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书香大妈”的作家梦

    童伟民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1月23日   03 版)

        陈佩筠大妈今年七十有四,与我母亲同龄,因为酷爱读书,笔耕不辍,一身书卷气,我便送她一个“书香大妈”的雅号,得到大家普遍认同,并在全县传开。

        虽然同居一城,且久闻其名,早读其文,但遗憾的是一直未能与之谋面。直到我到宣传部工作之后,才对她逐渐有些了解。记得第一次与她相见,是在四年前盛夏的某个下午,她头戴一顶白色遮阳布帽,手握一个普通布包,轻轻敲过门后这才走进我的办公室。面对这位一脸汗珠,满头白发,气度不凡的慈祥老人,我觉得似有一些面熟,但又一时叫不出姓名,她似乎看出我的心思,连忙自我介绍:“我是陈佩筠,今天特意来给你送书,今后还望得到你这位部长帮助。”说罢,便从布包中拿出厚厚一本书来,我双手接过一看,这是她刚刚出版的一本文集,绿色的封面上,书名《雪竹临风》几个大字格外醒目,随手一翻,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

        去年腊月的一天夜晚,大妈在电话中告诉我,湖北省作协刚刚批准她为会员。我连忙向她道贺,并约定第三天专程去家中看望她。在大妈的家里,我见到了一本她珍藏多年的绿色笔记本,一份几十年的剪报,寻找到一个动人的追梦故事。

        大妈家在农村,从小聪明伶俐,喜爱读书。1964年,湖北日报组织一次专题征文,她将家乡水利建设的见闻写成通讯《公社的水》投给报社,不仅被采用,而且获得了二等奖。5块钱的奖金她全部用来买了书籍,一个绿色封皮的笔记本则始终没舍得在上面写一个字,那篇文章被她剪下,一直夹在笔记本中,当作宝贝细细珍藏,如今报纸已经泛黄,字迹模糊,上面还有不少小洞。

        大妈的那个笔记本、那份剪报,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记。几十年来,她追逐梦想的精神令我感动不已。当晚,我写了“一头银发,满面红光,快乐读写,书香大妈”几句话连同几张照片一并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出,立刻引来一串点赞,并被大家广为转发,“书香大妈”这个美名就此一夜传开。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妈的故事,去年世界读书日,我特意请她在全县全民阅读读书心得交流会上讲讲自己读书故事。她说:“年轻时候,我想读书但因家庭贫困,不得不中途辍学;想教书因为文凭不够,不得不离开讲台;想买书由于收入不高,不得不放弃许多梦想;想读书由于白天工作忙,晚上要照料几个孩子,不得不在夜深人静后才能坐下来读上一两个小时;想写作因为知识储备不足,时常为写不出、写不好而感到十分苦闷,但一想到我在年轻时心中的那个作家梦,就不顾一切向前冲,任何困难也无法摧毁我心中的这个梦想。”上世纪80年代,县志编修工作全面启动,县交通局领导安排大妈独自一人修撰交通志。为了广泛搜集资料,她十多次上武汉,跑黄州,有时一住就是一个星期。白天在图书馆查资料,晚上将借回的资料做摘录由于古文基础不太好,只能边阅读边查字典边做笔记,每天趴在桌子上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她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几十年间,大妈留下了近三百万字的文艺作品和各类文稿。她写人记事状物抒怀,谈古道今扬善抑恶。既有洋洋万言的地方文史资料,也有寥寥数百字的新闻报道。文辞虽谈不上十分完美,但字里行间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坦露的是一种炽热的纯朴真情,犹如生长在大别山间看似做工不太精致,但喝起来口味纯正、回味悠长的云雾茶;又似大别山农家精心酿制,奉献宾客的一坛坛老米酒,闻之,香飘四溢,品之,醉人心脾。

        为制作这些“云雾茶”“老米酒”,大妈把一生的心血都用在“茶园”的耕耘和“酒坊”的劳作上。有梦想的人始终不会停下脚步。大妈说,八十岁之前,她还想再出三本书。为了帮她实现这个心愿,我专程来到武汉联系出版社。在大别山区的这座小城里,大妈是我见到的终生痴迷读书写作的草根文化人。读书是她的最爱,写作是她的最乐。年轻时她就有一个作家梦,在这个梦想的指引下,她一直坚守,从不停歇,苦苦追寻,终有收获。我们应当为这位老人点赞鼓掌,祝愿老她所有的心愿都能圆满成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