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陈寅恪《咏校园杜鹃花》今典

    谢泳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1月23日   03 版)

        1952年春,陈寅恪有一首绝句《咏校园杜鹃花》:

        美人秾艳拥红妆,岭表春回第一芳。

        夸向沉香亭畔客,南方亦有牡丹王。

        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只注此诗古典,未涉今典。此诗是写岑仲勉的。

        旧诗有以花及美人为喻的习惯,此是中国文化常识。陈寅恪当时已双目失明,校园有无花开花落,其实他并不关心。如果此诗就字面理解,毫无意义。

        陈寅恪和岑仲勉是中国隋唐史研究的两座高峰,两人关系正常,彼此尊重,因在同一领域,著述中互有引证。1949年后,陈岑又在同一大学同一系,但我们从诸多回忆文章中可察觉两人基本没有来往。

        岑仲勉1950年1月完成了他在中大的讲义《隋唐史》,先以油印形式在内部交流,1957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岑仲勉1949年后的研究中,喜欢引时人论述,比如郭沫若等,思想观念多有趋时之论,也喜欢讲唯物论和辩证法。《隋唐史》讲义附录中即有“试用辩证法解说隋史之一节”。岑仲勉说:“实则一切现象,属自然的或人事的,无不可应用辩证法以观察其因果”。文后岑仲勉又引了列宁一段关于编证法的论述以及其它时论。附录二“论陈亡之必然性”,开始即讲:“唯物论辩证法范畴中有所谓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是不可避免地要从事物本质、本身发展出来的现象、事变。偶然性是可有可无的现象,在其一般总过程上说,并不由现象的本质、本身生出来的现象,但可以说是出现于两个必然事变现象的交叉点上。”如所周知,岑仲勉《隋唐史》讲义中对陈寅恪的许多观点多有驳论。

        陈寅恪的独立思想向为人知,他给科学院的答复即为明证。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中就直接讲过“平生不解黑智儿(一译黑格尔)之哲学,今论此事,不觉与其说暗合,殊可笑也。”到了1965年,陈寅恪为此文写“附记”时还说:“又正反合之说,当时唯冯友兰君一人能通解者。盖冯君熟研西洋哲学,复新游苏联返国故也。今日冯君尚健在,而刘胡并登鬼录,思之不禁惘然!是更一游园惊梦矣。”(《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55、257页,三联书店,2000年)此即后来陈寅恪给科学院答复的源头,他不信辩证法。

        在同一大学同一系,岑仲勉《隋唐史》讲义中对辩证法的推崇,陈寅恪不会不知。明了这个背景,再读陈寅恪诗,即会明白其中的寓意。

        当时北京已有陈寅恪早年清华同事冯友兰的顺时而变,现在广州陈寅恪早年史语所同事岑仲勉也首先表态,用辩证法来解释隋唐史,此即“美人秾艳拥红妆,岭表春回第一芳”之意。“夸向沉香亭畔客”是化用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之意,岑仲勉是唐史专家,此处用“沉香亭畔客”借指唐史研究者,语意精妙。“南方亦有牡丹王”易解,但关键是一“亦”字,我理解是以北方冯友兰对指岑仲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