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24版:书博会·名编荐书       上一版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7月27日 星期三

    父辈岁月苦涩绵远

    推荐图书:《我与父辈》

    陈彦瑾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7月27日   24 版)
    陈彦瑾: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综合编辑室主任。已编辑出版“黑白阎连科系列”、雪漠“故乡三部曲”(《野狐岭》《深夜的蚕豆声》《一个人的西部》)、李安传记《十年一觉电影梦》等图书。

        《我与父辈》是作家阎连科的散文经典,书写生活于贫瘠乡土的父亲、四叔、大伯几位农民父辈平凡而坎坷的一生,写乡村贫困生活中的亲情伦理,以及作者自己艰辛而沉重的成长,带有自传色彩。全书以词条为章节,各词条自成一篇,而整体上又互相关联,是散文作品中不多见的长篇体裁。书中,阎连科放下其小说笔法中常见的奇诡想象,一改“奇书制造者”的形象,“把心交给土地”,叙事返璞归真,甚而至于拙朴木讷,营造出一种木刻般凝重的效果。严峻年代的贫苦生活像荒凉的土地一样沉重,但父辈的勤劳、善良、隐忍和浓酽的亲情,却像太阳一样照耀着这片交织着苦难与温情的乡土,照进今天读者的心灵。苦涩绵远的父辈岁月,似水流长的挚爱亲情,让编辑本书时的我,几度鼻酸,几度心酸落泪。比如第三章“想念父亲”写父亲为了给孩子盖房成家,带领全家在酷寒的冬天?过冰河去对岸搬重石,“只有为数不多的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们,方才知道父亲为了这些,付出了他的健康,也付出了他许多的生寿”。

        而写父亲的病与父亲的离世时,作者对父亲的爱和亏欠之情,则有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对自己没舍得花十元钱满足父亲看一场电影《少林寺》,自己执意服役、逃离土地使父亲旧疾复发,尤其自己在父亲病重时因医生一席话下意识里闪过的罪恶念想:“只要父亲活着,我们家(我)就不会有好日子过。”如此种种亏欠父亲的细节,作者的忏悔和拷问达到了惊心动魄的程度。正是这份直面灵魂的真诚和勇气,让《我与父辈》成为一部涤荡灵魂的作品。

        真挚拙朴的文字更能引起情感的共鸣,苦涩和苦难也更具有深广动人的力量,而这部长篇散文之所以能一版再版,成为散文经典的秘密,恐怕还是因为它写出了传统中国乡土的亲情伦理——那份贫苦中的温情,是支撑中国人在生老病死、柴米油盐中顽强活下去的永恒的力量。只有作者深懂它的价值和意义,他说:“《我与父辈》是一个常有过错的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它是一颗钻石,和书的厚重相比,所有的奖项和盛誉都显得太轻了。”

        此次再版在装帧设计上着力较多。封面设计了很多稿,最后确定为目前的版本:外封是蓝色的土地,一片干枯的叶子象征乡土的贫瘠,清晰的叶脉寓意绵远流长的血缘亲情。远方缥缈的村庄、原野,一缕轻烟飘过如父辈远去的身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