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

    看法

    “诗词中国”根深叶茂要从青少年抓起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7月06日   20 版)

        第三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于日前正式启动。(见6月21日《北京青年报》)

     

        “诗词中国”创作大赛已成功举办两届,成为影响面非常广泛的文化盛宴。

     

        “诗词中国”为弘扬传统诗词文化,激发人们对古典诗词的关注与热爱,发挥着积极作用,产生了深刻影响,令人欣慰。但在欣喜的同时,也需要看到当下诗词创作所面临的窘境,诗词的影响力在下降,喜爱诗词的人在减少,诗词的群众基础,尤其青少年队伍在萎缩,刊载诗词的纯文学刊物生存艰难等。

     

        笔者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导致心境浮躁,追逐功利、财富成“时尚”,人们难有时间和雅兴,静下心来去创作和欣赏“风花雪月”的诗词,在许多人的财富“辞典”里,诗词与财富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二是教育的“功利性”消弭着诗词的传播和影响力。譬如近20年来,无论是传统律诗还是现代诗歌,真正能走入高考作文的非常鲜见,许多省份高考语文试卷都把诗歌排除在外。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充满激情的诗歌为何跨不过高考门槛?业内说法是,诗歌融入强烈的个人色彩,评价标准难定,阅卷比较困难。另外高考作文有字数要求,诗歌精粹、凝练,字数很难达标,恐被扣分。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借口,关键问题是对诗歌不重视。众所周知,教育的“功利性”表现在一切围绕升学考试指挥棒转,由于中考、高考不考诗歌,如今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几乎不涉及诗歌,更无写诗的作业,诗歌只是学生们业余爱好及自娱自乐。诗歌不登课堂,不入考场,长此以往,很可能出现断层、丢失。

     

        诗词是一种充满激情和想象力,触及心灵,催人立志奋进,修身养性,培养道德和审美素养,提高驾驭语言能力的高雅的文学形式,无论在中国古典文学还是现代文学中都堪称瑰宝,唐诗宋词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居重要地位,而且享誉世界文坛。弘扬国学和传统文化,诗词亟待振兴。

     

        出路何在?一要积极营造爱诗、写诗、咏诗、品诗、评诗的氛围,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下更显必要,如“诗词中国”之类的活动应制度化、常态化,以促进公众对诗歌的喜爱。二是应通过政府扶持,大力发展、繁荣诗词等纯文学书刊。

     

        “诗词中国”根深叶茂,关键希冀于青少年,需要从娃娃抓起。诗歌是激情与心灵感悟的产物,爱诗写诗的人,更有蓬勃的激情和崇高的志趣,诗歌进课堂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导向与要求,诗歌进考场,将给高考改革增添新鲜、活泼的元素,让考生们用诗歌形式抒情怀志,荡漾激情,那是多么地美妙与惬意。而目前高考作文中诗歌受冷遇,实际折射出语文教育的“短腿”,即教育内容与形式过于死板,限制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这一弊端亟待鼎新革故。

     

        南京市大厂区 尹卫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