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6月08日 星期三

    穿过成人世界的童心寓言

    汉嘉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6月08日   09 版)

        六一前夕,从纸媒到网站,从微博到微信朋友圈,各类冠以“给孩子的……童书”“名家推荐……”“少儿必读……图画书”之类字样的书单满天飞,成人世界为了帮小朋友选书真是操碎了心。不可否认,这些书单中不乏对家长颇有参考价值的。童书虽说是给孩子看,毕竟大多数选择和购买环节还是爸爸妈妈来完成。所以,好的童书不止会让孩子喜欢,也应该能打动家长的心。

        黄永玉老先生的《给孩子的动物寓言》或许就属于那种被家长认可也吸引孩子阅读的书。这本书版权页上注着今年四月出版,豆瓣网评分高达9.2,这意味着这个以文艺青年扎堆著称的网站成员中,读过此书的大多给了高分好评。同时,这本书最近在不少图书销售排行榜上悄然跻身前列,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这样的人文社科书店的排行榜上也位居前十。

        解析这样一本书口碑走高、销量渐长的密码,自然要翻开书页找答案。基本上,这本书成年读者一两个小时就能读一遍。但合上书的一瞬,你会觉得对这本书的阅读和品味才刚开始。这是一本图画与文字搭配得宜、童趣盎然又意蕴深邃、幽默与伤感交融得不露痕迹的书。草草几笔,寥寥数语,极简的形式背后凝结着作者90多年的人生阅历和生命感悟。黄永玉的画,很多读者早从诸如第一轮猴年生肖邮票或是水浒人物谱中领略过,他的文字,自《比我老的老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里的洒脱风趣可见一斑。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他也并非初次尝试,难得的是这本书依然有些新意。卷一卷二的小动物形象呆萌无双,与图相随的文字只一两行,与其说是寓言莫不如说是动物们的内心独白,“根据我的教训,子女要有出息,不能养在口袋里。”这是代替袋鼠发言;“我创作了,我抑制不住兴奋。”这是母鸡的心声;“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不用问,这是螃蟹说的。卷三干脆以文言方式传递那些憨态可掬图像货真价实的寓言故事。这些词句代表的道理和寓言的故事情节,都不难为孩子接受,但此中深意,怕是家长在和孩子共读时,意味深长地笑出来。

        写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及《给孩子的寓言故事》的策划方活字文化的“给孩子系列”。这个系列始自诗人北岛选编的《给孩子的诗》,2014年当这本书问世以后,很多惯于教孩子背诵“春眠不觉晓”的父母试着让孩子接触普希金、泰戈尔以及张枣、西川的新诗。姑且臆测很多为人父母的70后80后选择这本书的初衷来自对北岛的信任,这本书在朋友圈慢慢传播,如今已呈长销态势。

        此后,这个系列的《给孩子的散文》《给孩子的古诗词》照方抓药,编选思路类似,担纲编选的李陀、叶嘉莹同样是为众多成人读者熟悉、推崇的大家。此外,这个系列的装帧风格较之一般的童书要更加素朴、雅致,书问世后也少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从内容到形式,从直观的篇目选择到含蓄散发的精神气质甚至价值观与审美趋向,都与常规的儿童读物有些差别。

        及至黄永玉这本,这个系列的品牌效应已见端倪。不知道“给孩子系列”的下一本是什么,但沿着此前几本的思路和水准,还是值得期待的。不断被提及和倡导的“亲子共读”,有望在未来的某一天,继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