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涉及重大改革的政策话语转化为可进行深入学理阐释、对策分析的学术话语是学术研究难点,这需要跨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对策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它们有机结合。赵立波所著《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第一版)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且有效的探索。
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我国在2011年制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2012年)公开发布,明确了事业单位改革以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为目标。那么,何为公益服务体系?如何形成公益服务体系?恰恰这一重要目标改革政策并未予以明确界定。除了“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等限定外,相关政策并未明晰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内涵。甚至何为公益、公益服务、公益机构等基本问题在政策与学术界并未形成共识,比如目标定位为什么是公益服务体系而非社会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作者在梳理、界定公益、公益服务、公益机构等基本概念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发展实际与趋势,提出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市场积极发挥作用的现代公益服务体系。这既是重要的理论创新,更是在对国情、政策深度把握基础上对现实改革极具针对性、操作性的总体概况。由之,作者四管齐下,探讨了涉及政府改革与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市场机制完善及其在公益服务中的作用,特别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诸多问题。
改革,改革,还是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是继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之后不断完善改革总体布局的又一重大决策,但正如该书所指出的那样:与其他三大改革、与公共部门其他改革相比,事业单位改革滞后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时间序列上事业单位改革实际自1978年就已经启动、与其他改革几乎同步,但经过三大阶段、六小阶段改革后(见该书第二章),到2012年公开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是再将其确定为改革总体布局又一重大决策,除了做出系统的战略部署外,实则明示或暗示改革的滞后,改革的复杂、艰巨、推进面临多重制约。改革难在改革涉及政府、市场、社会力量特别是我国特有的事业单位;难在改革总体布局将事业单位置于企业改革、政府改革之后的非优先顺序、非重点领域;难在从传统国家事业体制向现代公益服务体系整体转型;难在我国的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求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以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深化改革加快体制转型,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基础、应用还有对策研究
但体系形成的逻辑基础何在?传统国家事业体制转型如何可能?政府、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市场“四位”何以成为“一体”?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进行历程梳理、经验概括、学理阐释,为现实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的同时积累学术资源、推进学术研究,两者同样意义重大、不可或缺。因之,作者以组织变革为中心,立足中国特色、现实国情,通过从静态的现象描述到动态的历史发生学分析,从事件的起源学研究到观念的逻辑推理,将文献梳理、实证调查、对策分析与学理阐释有机结合,以形成对政府、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市场机制“四位一体”公益服务体系的整体观照、深度解析。特别是该书在吸取、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作者1999年至2014年间进行的有关政府、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政府购买服务等的数十次实证调研,在基本概念解析、改革进程总结基础上,聚焦改革的难点、焦点问题,对政府转变职能与结构优化、人事体制转型与服务能力提升、改革动力与分类改革方向选择、管办分离内涵揭示与机制创新、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机制建构、理顺政社关系与培育社会组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等问题进行深度理论探索与对策分析。同时,作者从节点把握、总体框架、改革推进三个层面对未来改革、发展进行前景展望与战略设计。
赵立波教授在这一领域笔耕二十余年,有多部(篇)有影响的著作、论文出版发表,一些观点还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作为第一部围绕公益服务体系展开系统探的著作,笔者认为本书不仅是本领域有代表性的最新成果,会且已经产生广泛的学术影响、社会影响。希望假以时日,作者能结合社会变迁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对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及对政府主导、事业单位主体、社会力量参与、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