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5月25日 星期三

    《论语》中真有几多事

    王洪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5月25日   24 版)

        去年,卞朝宁先生通过他的《〈论语〉人物评传》,梳理出了《论语》中的159个人物;今年3月,他又出版了一部关于《论语》的新著《〈论语〉事件评述》。

     

        刘熙在《释名·释典艺》中说:“《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古往今来,《论语》主要是作为一部讲学录而存世与传世的,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自汉以来,大多数的《论语》研究者留下来的成果着眼点在于“注疏”,偏于为当世和后世作解释。朱熹当然例外,因着“代圣人立言”,他的《论语集注》不仅注重训诂,而且还讲“义理”。鲜有专门的著作,探究《论语》中所涉及的事件。卞朝宁是个例外,如他在为《〈论语〉事件评述》这本著作撰写的“序言”就十分地别致:不是讲述著述的体例、内在的逻辑等,而用了数万字的篇幅写他的老师刘毓璜先生跌宕人生和诲人不倦、娓娓道来的“传道、授业、解惑”场景,使我们在阅读中体会到卞朝宁“在乎山水”的用意。因此,得到老师真传的卞朝宁因为对《论语》的恭敬,走出了传统的解读。许多事件又像冥冥之中,这篇类似序言的最后说“写完纪念刘先生的文章后,我乘兴演了一卦,得’艮’卦,卦辞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从《〈论语〉人物评传》到《〈论语〉事件评述》,卞朝宁连续推出的研究成果的确证明了厚积薄发的因果关系。在《论语》研究领域,他既提供了一种方法,也提供了更加宽泛的视阈。《〈论语〉事件评述》中的事件构成,卞朝宁当然是继续沿着史学研究的路子,经过深入考证,从中还原出120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事件。过往人们在研读《论语》时,常常是从圣人问答道理切入的。因此,阅读中多数是把自己的人生体验、社会意识、政治作为等,与孔子及弟子所提及的言行对应起来,结合自己的感悟来修正自己。《〈论语〉事件评述》却是在考证和溯源上下功夫,从全书的20篇、492章中找到故事的线索,就像今天的新闻写作一样,先找出“由头”来,再提取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给予合乎历史逻辑的叙述并加以客观的评论。《论语》中的言词,精辟到了惜墨如金的地步,一段对话可能蕴藏着诸多的历史故事。比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为政》)字面上看,这段文字是孔子在报告他本人一生的奋斗简史。但在卞朝宁的眼中,却对应出孔子在这六个关键的年龄节点上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并指出正是由于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多多少少让孔子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得到了历练、取得了成就。经验证明,这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他15岁那年,即公元前537年,也就是鲁昭公五年。这一年的春天,根据《左传》的记载,鲁国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件:“舍中军,卑公室也。”按今天的话,“舍中军”就是扩军备战,是当时的兵制改革大事。兵者,国之大事也。当时,具体的改革方案主要体现在从“三分公室”到“四分公室”的兵力配比调整,来龙去脉、对鲁国政治生态的影响等,《左传》中都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卞朝宁由此判断,作为鲁国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对孔子这样一个有抱负的圣人,不会不产生影响,甚至影响着孔子在自己的人生起点做出“十有五而志于学”的选择。为了找到这段话中所涉及到事件的依据,卞朝宁在《论语》《孟子》《礼记》《左传》《诗经》《尚书》《国语》以及《史记》《孔子家语》等典籍中,反复查对、考证,将孔子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阶段书写的精彩都得到史实的回应。为此,卞朝宁评论:孔子虽不得志,但他最终“达到了一个从心所欲而无所不至的境界,修练成一位万世景仰的圣人。”

     

        卞朝宁在研究时,从《论语》的章句中抓住可靠的线索,然后在“诸子”的经典著作中仔细地考证出与历史事件相关的文献资料,而后进行现代性的叙述,使人读来感受到这120个故事叙述简练,发展脉络和演进过程十分完整,不仅体现了故事性,而且具有史实价值。例如“子见南子”就是一桩千年积讼。孔子和南子,一个是圣人,一个是艳妇。他们的相见,本身就具有故事性,其故事情节及走向给人留下了多个想象的空间。这件事件大约发生在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去世的前后,孔子暂居卫国,赋闲在家,这为故事发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可能。《论语》中一共只有二十几个字的记载,给出了两个疑点:这句:“子见南子,子路不说。”重点在于为何“子路不说(悦)”?后人则推论,孔子肯定未禁得住这个“美而淫”的女子的诱惑,与之行了苟且之事。面对弟子的诘问,他发出毒誓:“天厌之!天厌之!”孔子能如此这般发誓,也恰好说明孔子心虚。整部《论语》,孔子发毒誓的情况只在“雍也”篇和“先进”篇中有所涉及,另一次是在他的得意门生颜渊死时,孔子哭号“天丧予!天丧予!”不过,卞朝宁是下了功夫的,我们知道阅读诸子的经典,在今天不是一件易事。在仔细地辨析中,卞朝宁说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找到了关于孔子见南子的一段描述:“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从这段写得十分生动的孔子拜见南子的情景中,卞先生是从“北面稽首”、“自帷中”和“环佩玉声璆然”三个重要的细节中,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来澄清这个“绯闻”的。就这一段的评述,是难得的引人入胜,读来耐人寻味。卞朝宁在《<论语>事件评述》中给予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得出的结论,是合乎情理的。也就是说,卞朝宁对每一个故事不仅在叙述上是经得起推敲的——当然得力于他本身扎实的古文基础和史学的眼光;而且,他在叙述完一个故事后给出的评论,总能把人带进了“新闻背后的新闻”的特殊情境中,也确实能够引领了人们阅读《论语》和对经典的深刻理解。

     

        卞朝宁是用很恭敬的态度来研读经典的,他当然对戏说《论语》这样的事嗤之以鼻。所以,他注重从本体出发,使《〈论语〉事件评述》的行文娓娓道来,同时删繁就简,不去做出牵强的事件。看上去像是一份技艺,实际上体现出发现的功夫、辨别的能力、叙述的技巧和启发的评述。如《论语》全书20篇中,“学而”、“里仁”和“尧曰”3篇,主要是讲道理的,就没有故事的“由头”,因而,卞朝宁只在目录上交待了篇名,而不去花精力、费笔墨。像“学而”,就被朱熹称为“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哪里能是故事能够表达的呢?我想,正是如此,《〈论语〉事件评述》大的方面着眼史实,小的方面则磨细节,有利于我们在历史的真相中,厘清是非曲直。卞朝宁不纠结在道理之中,而是从事件入手向人们打开又一扇认知《论语》的大门,进而方便全面理解孔子的学术思想,应该也还是具有工具书的价值。读完这本书,你会忽然间明白:《论语》里真有事,其实都是发生在春秋以前及孔子本人所经历的历史大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