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纵古论今 鉴往知来

    吴重生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2月30日   23 版)
    《列子资治》,郑宇民著,外文出版社2015年9月,36.80元

        《列子资治》是一本由党政领导干部撰写,写给党政领导干部看的国学知识读本,是一本难得的人文历史社会科学的参考书。

        为什么说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国学呢?作者在本书的后记中说得很明白:“总觉得纯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会导入损坏性的发展方式和非均衡性的社会治理方式,在其进程中,需要中国的传统人文来亮引,以免歧路亡羊陷入迷思。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不同,社会治理系统也不同,运用传统人文进行矫正平衡应该是中国特色。”

        作者郑宇民,诸要素于一身:他当过县委书记、宣传部长、市委书记、省政府党组成员等要职,又在中国民营经济强省——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担任局长十余年,深知为政之要、管理之法。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列子资治》是他近年来学习与思考的精彩片断。

        《列子》一书中包含的思想、方法、典故,都揭示了人的本源基础上的治国方略,突显了自由与规则的统一、治国与齐家的统一、养生与修身的统一、放意与节制的统一、天下为公与天性为私的统一、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的统一、天命大道与人类主观的统一。《列子资治》发的虽是“一家之言”,却是“代众家而言”,是对两千多年前以《列子》为载体的思想文化精神的一次集中诠释,是以今人的视角看古人,以人类的视角看天地。

        《列子资治》全书共分八个篇章:《第一篇:天瑞——宇宙起源与人之本原》《第二篇:黄帝——社会治理与修身治国》《第三篇:周穆王——幻觉意象与意识形态》《第四篇:仲尼——领导素养与行事方法》《第五篇:汤问——唯物主义与心物一元》《第六篇:力命——天命有常与人力制知》《第七篇:杨朱——义利并举与修身养生》《第八篇:说符——可持续性与生存方式》。这八个篇章逻辑关系很强,层层推进,融会贯通。作者的目的是赋予古代文献以现代意义,把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散文寓言,组成逻辑体系;把谈天说地,变成资治工具,把隐晦难懂的文字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

        《天瑞》演绎的是人自身的气、形、质的阴阳变化关系,突显人的本原和人的本质;《黄帝》演绎的是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人性向善,修身向空,超越自身,实现大同;《周穆王》演绎的是现实的人与精神的人之间的关系,探究意识形态形成的渊源,揭示了人类活动动力之源,鼓励梦想,向往未来;《仲尼》演绎的是人养与自养的关系,提出了社会进步须以改革为动力,社会治理须以人为本,强调知天乐命,着重领导者的修养;《汤问》演绎的是人与物的依存关系,突显物的本质,强调物质与精神的转化作用,提请人类对于自然的尊敬和顺应;《力命》演绎的是命运与身力的关系,揭示被命运支配和改变命运的规律;《杨朱》主要演绎养生与修身的关系,强调人的生存态度,以及根据这一基本特性进行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守则;《说符》主要演绎的是今生与后世的关系,强化人类的持续观念,强调治身是持续力的主要因素。

        《列子资治》开创了解读古代典型的新范例。两千四百年前,先哲们围绕着“什么是人?”“人如何活着?”“人到哪儿去?”即人的本质、人的生存理念、人的生存方法、人的价值取向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有趣的讨论。

        这本书的一个特点是古为今用,用之有道。而其“一得之见”,乃独得之见。作者神交古人,视通万里,并能结合当前的时事社会新闻,引之有趣,论之有据。如《北大学子卖肉不一般,抵时应事是智慧》。又如《人生一大偷》一文,解析了人与天地之道的关系,称利用天地公共资源为“盗”。以“齐之大富”国氏和“宋之大贫”向氏的故事,来说明人要充分地创造性地利用天地赋予人类的资源禀赋,以求良性生存。

        总之,《列子资治》可谓是一本百科全书,是人类的生活宝典。“书如其人”。前不久成立的浙商总会,马云当选首任会长,郑宇民被聘为首任秘书长。这是一位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众多浙商“粉丝”的政府官员,但他更是一位学者。“神交古人”不是他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对中华传统文化长期学习和思考沉淀的结果。少年儿童可以把这本书当作寓言集和课本知识来读,成年人尤其是企业家或执政者可以把他当作执政管理的参考书。

        抚卷沉思,在当今无边界经济崛起,国家人向地球人、宇宙人演进的过程中,在中国结束几千年的地缘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开放经济的过渡中,人的价值取向、生存理念,社会的治理方式、发展模式,该如何取舍?是否应该把市场经济理念植入到传统文化理念中去?且听《列子资治》娓娓道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