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热血儿女 巾帼英豪

    李春林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2月30日   23 版)
    《烽火玫瑰胡济邦——苏德战场上唯一的中国女记者》,陈抚生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38.00元

        2015年10月,收到抚生兄从上海寄来其新作《烽火玫瑰胡济邦——苏德战场上唯一的中国女记者》,十分欣喜。

        我第一次见到胡济邦的名字,是2008年4月,在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人物》杂志上,读到陈抚生的文章《浴火而生的铿锵玫瑰——记苏德战场唯一的中国女记者胡济邦》。卷首的编辑手记,称该文“是一通硬朗的文字。胡济邦,一个传奇的美丽女子,曾为党提供过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的绝密情报,曾开着吉普车驰骋在苏德战场,曾采访过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铁托……”不久,该文在网上疯传,百度也据此创建胡济邦的百度百科,而且,有关胡济邦的各种文章逐渐多了起来,不少网友搜集到很多有关胡济邦的图片。但文字资料,皆出于此,没有一篇超出该文。

        在《烽火玫瑰胡济邦》中,作者用客观的史料、生动的笔触记录了胡济邦的精彩一生。融学术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体,首次披露许多隐密史料,首次公开一批胡济邦在苏德战场上拍摄的珍贵照片,首次集中展现斯诺等著名中外记者为胡济邦拍摄的战地工作、生活照片,首次全文录入胡济邦撰写的著名报道《庆祝全民胜利中的莫斯科》《纪念无产阶级文化导师与保卫世界和平的斗士高尔基》……

        胡济邦是苏德战场上唯一的中国女记者。她的出现,改写了新闻史。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先生,一直被誉为二战时期欧洲战场中国唯一的战地记者。高等院校也将此说编入新闻系教科书。后有研究者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反法西斯战场上,除萧乾外,还活跃着其他5名中国记者:《中国之声》(又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陆铿、《中央日报》的毛树清和乐恕人、《新民报》的丁垂远和《中央通讯社》的余捷元。但他们都不是外交官,而且都随盟军行动,在欧洲第二战场采访,从未去过苏德战场。

        据史记载,萧乾在前线时间不到三个月。陆铿、余捷元、毛树清三位记者在前线的时间,也不到一年。

        而在苏德战场,胡济邦自战争开始至战争结束,一直坚持在苏联。四年的苏德战争,胡济邦至少有两年是在枪林弹雨的前线采访。她位居五个第一:唯一的中国记者、唯一的中国女记者,唯一的有外交官护照的中国女记者,唯一在前线坚持时间最长发稿量最多的中国女记者,唯一没有暴露身份的中共秘密党员。她完全可以和上面6位须眉媲美,称得上巾帼英豪,至今绝无仅有的战地烽火玫瑰。

        作为记者,她与埃德加·斯诺交情颇深,一大批二战世界政坛风云人物;苏联女游击队员、苏军将领崔可夫、德军被俘元帅鲍卢斯等,都是她的采访对象!

        作为外交官,她极力操办在苏举行中国艺术展览,促成郭沫若、茅盾等著名人士访苏。新中国成立后,胡济邦参与筹建外交部,和阎宝航一起担任将军大使们的礼仪教官。耿飚、黄镇等尊称她为“老外交”“在隐秘战线上战斗了近三十年的红色战士”。

        陈抚生是位老作家,年轻时曾以戏剧创作成名,近年创作甚丰,出版有长篇小说和长篇传记文学《雷锋》《校园芳草》《吕玉堃传》《下放干部》,以及写石凌鹤等名人的记事文章。在传记文学创作中,他秉承朱东润先生“有来历、有证据、不忌繁琐、不事颂扬”十四字箴言。有人说,一部好的传记文学,不仅仅要看说的谁,还要看谁来说。如果作者同时拥有以下两种身份的话,比较有可能写出一本经典传记来,一是他本人最好是个作家,或者艺术家;二是他和书中人物本身最好有一定关系,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若无这种关系,就要得力于作者对传主资料不忌繁琐地搜集、挖掘、调查、研究,最终使取得的资料有来历、有证据。《烽火玫瑰胡济邦》的问世,一定程度上符合了以上机缘和条件,我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因其拾起了历史的遗忘,让人们记忆起为历史做过不小贡献的一位人物,让埋没不了的烽火玫瑰重见光芒,欲说其为经典传记也不过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