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重拾文字的日课传统

    黄河鸣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0月28日   23 版)
    《手心里的过程》,欧定敬著,海峡文艺出版社2015年出版

        春节前,欧定敬兄送来他的新著——上下两册《手心里的过程》,并嘱写篇书评。我说还是请当下文坛有身份、有地位的先生来写,就好比广告要请明星出场,有色相才能增卖相。他说不必,我们文字相交二十年,你懂我。话至此,遂不避谬托知己之诮,勉为之。

        书有个副题,叫“个把日志”,这既界定了书写的体例,又看似轻松随意。而实则不然,扉页赫然题着一句献辞:“谨以此书纪念新闻出版从业20周年”,在目录与正文之间的夹页,又写着“七年心路历程,今朝集结呈现(2006—2012)”,足见作者的慎重。而在这七年间,我与他疏则一月一聚,密则一周两三聚,展读之余,既能窥见他人的心路历程,又能于文章某段落间发现某公“系我”,仿佛时光倒流,故于枕边案上摩挲半年之久。

        虽说是日志,但大体例之下其实文章的类别还真不少,我大致统计了一下,有:游记、书信、心情随笔、读书笔记、时事评论、剧评(尤以流行电视剧评论居多)、影评、乐评(尤以流行音乐评论居多)、诗评、小说评论、食评(含茶经、觞政)、体育评论(欧兄酷爱足球,此类文字散见各类报章专栏,不逊于专门家,且对比赛结果屡亿屡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词语评论(搜集社会流行的段子、词语、网络用语)……而所有这些文章类别又每每糅串于一篇日志之内,如由词语评论展开,浮现出社情世相,最后落脚在时事评论;又如,他早起吃碗拌面,见城管砸摊,逐渐写到民瘼国事,然后笔锋一拧,居然吊出《增广贤文》。他的此类文字,往高里说,是“士”的情怀,载思载忧,从低里讲,是“人溺同己溺”的心灵柔嫩,正如他自己写道,“每天获取新闻,不关心世界变化的人很难真正关心自己。”

        六一翁云:“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欧兄近年由出版社调任杂志社,时间更加碎片化,他戏言自己的这些文字亦“多在三上,乃会上、车上、席上也”。虽无长篇大作,但质量却是经得起推敲的。我向来偏爱出版人的文字,因着“校字如雠”的职业习惯,出版人锻字炼句几成本能。而欧兄又有倚马才,我常见他席间茶余几百上千的文字流淌而出,非但错字别字罕见,就连句逗亦极少差错,这是他常年“三上”功夫的体现。他在书的《开场白》中说,“由蜀入闽,水土不服,积习难改”,故其文字有川渝人摆龙门阵的意思,颇类张中行先生的“琐话”,絮絮叨叨之间把秦汉史传、六朝隽语、宋人丛谈、明人随笔、清人笔记与身边的人事勾兑成一壶,化成极其晓畅的白话文,这反映出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强烈的文体自觉。也许是同龄人,我于他书中若干篇“中年流水”尤其“心有戚戚焉”。人到中年万事休,上老下小,家庭事业,社会朋友,正如袁中郎所言“如衣败絮行荆棘中,步步牵挂”,于文人难免在夜阑梦醒时“吟到天荒心事涌”,而他每每于此处一转笔“长天一月坠林杪”,深得“哀而不伤”的诗旨。这让我想起他早年的集子《共进盖碗茶》,那时候的他,激扬文字,挥斥方遒,而如今却已不再轻易下断语,行文每于结论处迂徐摇曳,有时甚至晦涩多义,颇有蒙田随笔的韵致,我以为这是把世事的阅历与人生的感悟化为笔下的宽容蕴藉,从而也实现了从杂文向散文的跃升。

        近年来,由于出版门槛的降低和各类自媒体,如博客、微博、微信的出现,“浅阅读、轻写作”的风气颇为流行——尤其在年轻人当中,这是我们茶余饭后常聊的话题。他在表达忧虑之余,开出了药方,即对文字的敬重,可以避免书写的“鸡汤”化。与此同时,他又对自媒体表现出开放和欢迎的态度,他说这是年轻人文字的载体,本身无对错之分,相反,“自媒体会让真正的文字匠更加自由”,于是就有了这本集自他博客日志的书。

        欧兄现在执掌福建青年杂志社,我想这也算是身体力行,言传字教吧。我把出版这本书的旨趣归纳为重拾文字的日课传统,他听了后颔首默许。另,文集付梓之时他托我请省著名青年书法家蔡清德先生题写书名,蔡兄一手朴茂的笔札小楷,与书中文字正好相得益彰,而极简风格的装帧又让我想起了止庵先生编的《周作人自选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