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9月23日 星期三

    马洛伊,写给真正的精神贵族

    姚燚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9月23日   18 版)
    姚燚:译林出版社外国文学分社副社长。百道网2014年“中国好编辑”。策划、编辑过《万有引力之虹》《快乐影子之舞》《布鲁克林有棵树》等。

        推荐图书:《烛烬》《伪装成独白的爱情》《一个市民的自白》

        据说,如今匈牙利布达佩斯的每家书店都有马洛伊·山多尔专架。因为流亡,而又拒绝用匈牙利语以外的语言写作,他在这个世界上几乎“被沉默”了四十一年。直到二十一世纪,他的作品被重新发现,人们把他放在与托马斯·曼、卡夫卡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匈牙利更是追赠他舒科特奖,这是这个奖唯一一次授予离世作家。曾有人问过马洛伊的中译者余泽民,不是说只翻译在世作家吗?余老师回答:马洛伊没死,他只是逃离了人间。

        马洛伊·山多尔1900年出生在匈牙利的考绍,1989年自尽于美国的圣地亚哥。生长于东欧,游学于西欧,流亡于美国,他的一生就是欧洲的一个世纪。马洛伊的家庭富裕,社会地位高,既保留了奥匈帝国的贵族传统,也恪守市民阶层的社会道德。高贵成为他的本能,也让他时刻保持警惕。派别们对他情感复杂,因为他拒绝被收编或招安。他们一边禁他的书,私底下又偷偷读着他的作品。他的流亡是一种精神的流亡,是对自由和独立人格彻底的向往。

        考绍是匈牙利古老的城市。马洛伊在《一个市民的自白》里这样描述他的城市:“我们城市的市民读书量很大,大家喜欢阅读。在这座城市里,早在两百年前就举办过‘文学沙龙’……当匈牙利的平原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还将杀猪节聚餐作为冬季的‘精神生活’时,这里就已经在印刷报纸和杂志了。”然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各种政权的厮斗,昔日的欧洲在二十世纪变成“旧世界”,取而代之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全新的层次划分和游戏规则。马洛伊在《伪装成独白的爱情》里描述这个新世界:“文学变成了一种职业,作家们可以卖掉还没开始写的东西,并用它来赚大钱。与这里相比,旧日欧洲的吉普赛人妓院称得上是‘道德教育学校’。”

        马洛伊的作品里处处可见对于欧洲逝去时光的追缅,和那个时代被珍视与坚守的一切。《烛烬》关乎人情,《伪装成独白的爱情》关乎婚姻,《一个市民的自白》关乎生活习惯和家族传统,贯穿其中的是马洛伊一生为之恪守的道德准则和审美趣味。他写道:“我们这些在这个‘阶层’最后一个荣耀时刻降生的人,都命运相同。今天的写作者,似乎只想为他们身后的时代留下见证……见证在我们出生的那个世纪里,曾经高唱过理性的凯歌。只要我还能写下一个字,我就会见证:见证曾有过一个这样的时代,生活过这样几代人,他们蔑视本能,高唱理性的凯歌,他们相信精神的抵御力能够遏制芸芸众生的死亡欲望。我能做的一切,就是想以自己冷酷、不忠的方式,保持对道德的忠诚。是的,我耳闻目睹了欧洲,我亲身经历了一种文化……我能否从生命的手中获取更多?好吧,我在这里告一段落,我就像一名从惨败的战役中幸存的讲述者语调沉重地说:我想要记住,我想要沉默。”

        读马洛伊的作品,眼前浮现这样的画面:一位老人在新大陆简陋的家中掩卷沉思。他的生活与他出生的那个年代已大相径庭,世界在以另一种准则高速向前,把他越来越远地甩在后面。除了写作和沉默,他并无其他,但他眼睛里却闪着略带狡黠的克制的微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