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特约记者戴铮报道 旨在拓展翻译世界、树立翻译家标杆的首届日本翻译大奖前不久揭晓,阿部贤一、篠原琢翻译的《20世纪史概说》和玄在勲、斋藤真理子翻译的《卡斯提拉》(Castella)荣膺大奖。值得一提的是,该奖项的运营资金全部由读者在网上通过“众筹”方式募集。
去年2月,现任翻译大奖评委的小说家兼翻译家西崎宪在其个人微博中宣称,眼下翻译家的生存环境十分严峻,书卖不出去,光靠翻译,连吃饭都成问题。因此绝对有必要设立翻译奖,以此嘉奖优秀的翻译家与翻译作品。
与日本大多数文学奖项由出版社发起主办不同,翻译大奖完全由读者创设。该奖的运营资金也由读者在网上通过众筹方式来募集,没想到众筹开始第一天,募集到的资金就超过了目标金额的两倍,达到三百三十八万日元,足以支撑四年的评选活动。在该奖成立大会上,西崎宪欣喜地表示,希望通过大奖的设立,将翻译小说的销量提升30%。
《朝日新闻》发表述评称,日本的翻译热潮最先起始于明治维新前后,对于吸取海外的思想与风土人情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时日本作家、俄国文学翻译家二叶亭四迷翻译了大量的屠格涅夫作品,并且首创言文一致体(白话文),成为日本近代小说的先驱。明治维新时期的翻译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奠定了日本“翻译大国”的基石。然而时过境迁,在当今日本图书市场,翻译小说销量低迷,除《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十年前曾位居年度头号畅销书外,鲜有热卖的翻译小说。
谈到翻译的地位,曾主编二十四卷本《世界文学全集》的芥川奖得主、作家和翻译家池泽夏树指出: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学。他说,没有翻译存在的世界文学是不可想象的。在文学的权威主义时代,存在着翻译是无奈而为之的意识。过去确实有人认为如果不用原文阅读莎士比亚,那么就绝对不会理解它的妙处。可如果那么说的话,就没人能阅读欣赏世界的文学作品了。因此,没有翻译文学,那么文学就会永远被语言屏蔽在一个狭小的世界之中。
池泽夏树认为,翻译是极具创造性的工作,优秀的翻译家理应得到嘉奖。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两种语言“结婚”,诞生出全新的作品。这里有些东西或许会消失,但也会添加进新的成分。远离作者后,作品通过翻译,还会成长得更加丰满充实。
目前翻译大奖共有五位评委,分别是金原瑞人、岸本佐知子、柴田元幸、西崎宪和松永美穂,均为翻译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翻译大奖的始作俑者,西崎宪笑称自己希望该奖至少能够存续十年。“对我来说,再过三年就想把评委的职务辞掉,因为当了评委,就没有资格得翻译大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