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5月27日 星期三

    百札馆印象

    “自秉真淳高古气”

    ——李一书法印象

    张瑞田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5月27日   03 版)
    李一书法作品

        李一不喜欢热闹,为此,在热闹的书坛,他的身影总是若隐若现。终归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不管如何的若隐若现,诗情缭绕,笔锋呼啸,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2008年,我拜读了《李一诗草》,书于古鲁桑皮残纸上的格律诗,还有苍茫、遒劲,一如古鲁桑皮残纸一样斑驳、醇厚的章草,紧紧扣住了我的心弦。我突然觉得,这样的呈现不多见,是时间深处的常数,却是现实中的“异类”。

        冷眼旁观书坛,越发觉得对形式的过分开掘,或者说,一哄而上的媚俗,让我丧失了研读当代书法的兴趣。在我看来,书法是综合艺术,是需要文化的滋养,情感的抒发,思想的阐扬,可是,我们不仅没有坚持这种传统的立场,反而不断拆解哺乳汉字书写的人文支撑,致使中国书法退居工艺的层次,失去了郁郁苍苍、蕴藉婉委的艺术魅力。

        《李一诗草》,准确地说,是李一的书写,给了我信心和希望。因此,我沿着李一的诗情和书意,再一次开始了对当代书法的审视。我明显地感觉到,当代书法创作依旧承袭着传统的情绪,传统的语言。

        李一是诗人,是书法家。这种兼修,是传统文人的常态,也以不同的方法持续下来。不过,能不能写诗,与是不是诗人并不是一回事。附庸风雅者,无病呻吟者,扰乱着诗歌写作的秩序,甚至让我们难识真假。李一的诗有品质,第一,有生活实感,第二,有生命思考。“断笺零纸两三张,执管踌躇意已苍。写到无人无我境,任他地老映天荒”,“唐风晋韵总煌煌,汉瓦秦砖汇一堂。自秉真淳高古气,敢教笔落动苍黄”。这是李一《灯下偶书》两首。诗证李一的书心,诗叙李一对书法的认知,也可以这样说,《灯下偶书》是李一的书法宣言。

        章草的符号特征明显,奥蕴难窥;章草亦呈消散态势,清幽雅淡。章草奇崛,苍润华滋,内刚外柔,与其它书体相比,个性强列,法度森严,因此,历代书家对章草的研习无不持谨慎之态度。李一深明此理,他知道,章草结字、笔画,有书体本身之限制,点滴疏忽,会改变书体的样式,南辕北辙了。章草的程式化,容易导致概念化,甚至出现呆板之姿,类型之态。李一选择笔法和墨法的突破。他以中锋和侧锋的变化,实现字迹的灵动;他以兴会淋漓之墨法,追求天然之趣。因此,我们看到了自由跌宕之线条,氤氲起伏之气象,笔触恣肆,自然古拙。

        作为当代一位文人型、学者型书法家,一方面,他创造书法的意境,不管是线条之境,还是文辞之境,李一力争两者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作为学者的李一,他善于选择自己的诗作、日记作为书写的对象。由于诗作和日记具有极高的情感特征,是与他的心性与感情有着切肤的连带,挥毫书之,自然有“读书万卷始通神”之妙。

        书法审美是有难度的,也需要难度的。

        李一手札也是当代书法值得注意的存在。由于对当代文人手札的关注,自然对李一手札产生兴趣。出现在李一不同书展或书法集中的手札,基本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随意书写的字迹平实、自如,因意而书,或因情而书,使字、意、趣达到最佳的结合;第二,书以文起,手札传达着作者当下的心情和要求,在阐明世俗目的的同时,作者的人格也会得以展现。

        丛文俊曾说:“古代书家都是读书人,他们大都对传统文化艺术精神有比较好的理解,由学养化育出来的审美理想使之对书法有一种颇为执著的、属于一个强大社会群体的共同追求,不会轻易地转移志趣,并脱出这一既定立场。”

        李一是文人,是学者,是书法家。作为文人,他的形象思维活跃,感情世界丰富,对历史、现实,对生命、自然,有着深刻的体察。也就是说,历史的视野,文化的担当,注定是他的使命。作为学者,他把握着中国书法的经纬,文字流变,书体风格,审美规律,书写技巧,悉数理解。作为书法家,筑基青少年时代的访碑临帖,秉笔创作,让他清楚地感受到中国书法的缤纷异彩。如此之全面,如此之完整,如此之境界,李一堪称异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