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5月14日 星期三

    《纸牌屋》原著:博弈中的生存与毁灭

    黎紫薇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5月14日   18 版)

        美剧《纸牌屋》火遍网络,同名原著小说《纸牌屋》中文版掀起了一股热潮。生存与毁灭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正如《纸牌屋》中文版扉页上的一段话:“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欢笑不长久,欲望不长久,生命本身,也总会走到尽头。”《纸牌屋》是一本在政治权力领域讨论生存与毁灭的小说,有媒体还形象地将其称为“英版甄嬛传”。

        作者迈克尔·道布斯在书中说道,人生就是一场零和博弈,输赢高下在政坛见分晓。无疑,在道布斯眼中,权力博弈中只有两种状态,要么生,要么死。中国有句成语叫“成王败寇”,在这本英国政坛小说中,道布斯也表达了这种观点,政治中只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对立的结果,没有中间状态。很大程度上,这种政治观与道布斯的亲身经历有关,他曾在英国上议院驰骋多年,历任英国首相特别顾问、英国保守党副主席。多年的从政经验让他对政治有了切肤体验,他将“惊悚”融入“政治”,让人在暗潮汹涌的权力角逐中经历惊心动魄的情感冲击。

        原著主人公弗朗西斯·尤恩·厄克特身兼数职,他既是议员、枢密院委员又是内阁成员还曾荣获不列颠帝国勋章。他冷酷无情、野心勃勃,在帮助首相连任成功后却未能如愿在内阁任职,于是他暗中发誓取代背信弃义的首相,并利用政治手腕控制官员,操纵《每日纪事报》工作的女记者玛蒂·斯多林,以此攻击新政府,将矛头指向首相宝座。权力的欲望驱使弗兰西斯不断前进,他不惜牺牲别人来换取权力,就像飞蛾扑向灯光,弗朗西斯好比一只飞蛾,而灯光就像权力。飞蛾不安分的翻腾,带着它所有的贪婪、热情、野心,眼中只有紧紧吸引着它的灯光,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让飞蛾无法抗拒也别无选择。梦想成为一线政治记者的玛蒂·斯多林也是如此,她深受“政治之毒”,成为一线政治记者的欲望让她甘心被弗兰西斯操纵。后来她爱上了弗朗西斯,但这种感情没有夹杂着一丝对权力的崇拜之情吗?

        在政客眼中,获取权位的过程就像一次冒险,在冒险中充斥着无法预知的紧张与兴奋,有的人在这过程中全速前进并安全到达,而更多的人却闷声倒下再也爬不起来。在穷途末路之时也许又蕴藏着新的契机,但实现野心的道路却总有一个原则,它是由众多牺牲者铺成。弗兰西斯深知“弄权”之道,他懂得适时地进退。在故事的结尾,弗兰西斯站在了硕大的唐宁街首相办公室,他似乎是唯一的胜利者,但是另一个“弗兰西斯”会不会将他从权力的宝座上拉下?身居高位也会暴露人最脆弱的部分,弗兰西斯能够面对随之而来的所有权力斗争而屹立不倒吗?

        原著小说的风格和笔调与美剧不同,美剧在原著基础上增添了更多花里胡哨的人物和情节来抓人眼球,原著则更加严肃与冷静。这种严肃与冷静的笔调冷冷地呈现权力斗争中的残酷与无情,让生存与毁灭的话题拥有了无穷的震撼力量。原著中的权力博弈比美剧更直接、更敏锐、更残酷,所有人都在这权力的漩涡中挣扎以求得胜利和生存,但结果是,有的人享受名利和掌声而风光无限,有的人却沉入黑暗而再无反弹之力。《纸牌屋》的精彩让人读之如痴如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