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网站4月1日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要求“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4月2日《广州日报》)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各个学科,这是一件好事情;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这也不错。这些,都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在具体施行时,一定要把握适度、拿捏得当,不可本末倒置,别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变成新的“读经”风。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苛刻的统一要求。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很多人把传统文化教育与“读经”列为等号,以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多“读经”。殊不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元素融入到人文学科,这不是简单的增加文章篇目、增加阅读课时就能够实现的,这是个技术活儿;况且,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工类学科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更是难上加难。
举几个例子吧:地理课堂上,你讲到黄山时可以讲讲徐霞客,学学《漫游黄山仙境》,再多些别的就成文学课了;数学中讲到勾股定理时,我们可以讲我国西周时期算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记载了,除此之外如果讲的太多就有些喧宾夺主了;要是在讲化学时,讲到太多的中国古代炼丹师,那就南辕北辙了。所以,在人文学科中,除了语文、历史,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适当的补充或者叫调料;理工类学科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应该“浅尝辄止”,切不可入戏太深。
要是不能做到适度、得当,只是一味地把增加经书篇目当成手段,那这中小学课堂新的“读经”风日盛也并非什么好事情。毕竟,文史类学科中,虽然思想教育为主,但也要将现代人文思想与古代优秀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为佳;而在理工类学科中,现代科学技术还是主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辅助。如果大量的读经,引导不得当,那会适得其反的。毕竟,有些课程的目的不在于此,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也并不在此。叶圣陶先生曾经在《读经》中说:“中等学生并不担负研究古代文化的责任。他们有历史、文学等课程,从这些课程他们会接触古代文化。假如嫌仅仅接触还不够,要他们与大学生和专门家一样,去研究古代文化,对各种“经”下功夫,这已经是责望非人,而且紊乱了教育系统。”
当然,我有可能多虑了,假如课本编排者的教育思想比较正常,能够编出适合教学的课本,而我们的教师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那在教学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就不成问题。可是,如果我说的几点无法实现,那新的“读经”风就有可能来临。鲁迅在《读经与读史》中说:“读史,就愈可以觉悟中国改革之不可缓了。”可是,读经又能如何呢?所以,千万不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变成新的“读经”风。(河北省滦南县 姜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