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4月16日 星期三

    以实事求是为官员出书正名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4月16日   08 版)

        全国政协委员孟学农前段时间面对媒体吐槽官员出书现象。他的观点,非常不赞成官员出书,“出书,谁看?靠这个树碑立传?现在提倡‘低碳经济’,别那么浪费纸了”。他提议,“还是多留点纸张,给孩子们印点经典读物。”

        孟学农此番吐槽,的确有其社会现实意义。虽然说,官员出书现象古已有之,但发展至今景况益盛。如果说,过去在经济不发达、文化传播还很落后条件下,官员出书对于记载史实、传承文明还有所助益的话,那么现在,随着经济发展、信息科技进步,随着海量讯息每时每刻铺天盖地,许多官员所出的没多大阅读价值图书不过是在助长资源浪费,加重公众文化消费负担,历史与现实意义并不大。更何况,当今官员出书越来越趋于异化,越来越多地与权力、腐败撇不清干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诚若孟学农指出的,有些人,把助手帮着弄的讲话稿都收进去了;还有些人,刻意扭曲事实、美化自己,“老写自己过五关、斩六将,不写自己什么时候走了麦城”。这些还只是就文本本身“雅致的腐败”而言,除此之外,在普通读者看不到的出版、发行等环节,存不存在公款出书、借助职权威慑力强求别人购书,存不存在借机以版税、稿费等名义从中揩油现象?这些幕后赤裸裸的腐败问题值得深究。

        或许,孟学农关于“非常不赞成官员出书”的观点有些偏激,毕竟,相较而言,官员的常识与见识往往有其过人之处,也并非所有官员出书态度都不谨慎、所出的书都不堪细读。可不管怎么说,在目前官员出书泥沙俱下,全国上下又正值正风肃纪情况下,对之还是应予认真审视,继而有针对性地出台举措,将官员出书行为引入正轨。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官员形象,净化文化出版环境,使官员出书不再轻意给人以“文化腐败”、“文化垃圾”之类不良印象。

        分析官员出书之所以出现种种问题,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不够实事求是——在图书内容的把握上不够实事求是,在出版、发行程序以及制度纪律的落实上不够实事求是。既然是要出版图书,那就必须从出版内容到出版、发行程序上遵从出版业规定,达到相应的出版标准,对于普通作者,他们一般不得不受之约束,而对于官员,这种约束常常要在权力面前瘫软下来。也于是,一些官员才得以将不具备出版价值、达不到出版标准的东西拿出来顺利出版,才得以使所谓的口述实录文字任由之随意打扮而无人敢于指缪,才得以僭越党纪政规、超越出版的市场化规则而将书卖得似同畅销,其个人则赚得盆满钵溢。

        面对官员出书暴露出的问题,面对公众诟病,确需引起社会关注并对之有效加以整治。凡事得讲求实事求是,我看,官员出书也不例外。实事求是地出版该出之书,同时也实事求是地向低劣内容、违规出版与发行之举说“不”,才不失为理性姿态。如果,官员们都能有自知之明,对于文品、声誉心存敬畏;如果,出版社能够严把图书质量关,不拿从业人员的职业品格与官员职权作交易;如果,从今往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能够把官员出书行为列为预防惩治腐败的一个重点,那么,我想,官员出书的漏洞应能尽早补上,它在助推官员加强学习探索,推动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也才会发挥愈益积极的作用。(山西省长治市 周慧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