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3月26日 星期三

    以良知书写真实

    张雅文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3月26日   03 版)

        受邀书写香港,对我来说无异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香港就像一本天书,短时间根本无法读透她。香港又存在着一个个禁区,不知该如何去跨越。

        但是,运动员出身的我喜欢挑战,觉得只有迎接挑战才会有成功。接到这次任务,我很兴奋,就像运动员进入赛前状态一样,期待着这场新的搏击。

        赴港之前,我恶补了几个月的香港史,阅读了几百万字的资料,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对某些重要人物做足了功课,我是有备而去的。

        到香港却发现,我就像一片飘落的柳絮,毫无根基。我开出了一堆采访名单,通过朋友传递出去。可是,好多重要人物并非我这个小作家所能请动的。对某些要人,我穷尽一切办法,通过公私关系,寻求多方渠道,签证延期,程门立雪,给秘书多次发邮件,打电话,试图敲开他们的大门,很遗憾,都未能如愿。于是,我开始调整思路,不再盯着那些大人物,而是走进香港的各个领域,走进底层,去了解那里的民生、民情,去了解“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社会。我不放过任何一次采访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个可接触的人。

        清晨出操,与清道夫攀谈,了解底层人的生活状况;去大澳渔圈,与老渔夫攀谈,了解渔家人的故事;去餐馆就餐,与餐馆服务生交谈,了解服务生的收入及食品安全状况;走进医院,与医护人员交谈,了解香港的医疗保障情况;走进养老院,与百岁老人交谈,了解香港老有所养的状况;与各界成功人士交谈,了解香港人的奋斗历程;走进驻港部队,与官兵们交谈,了解驻港官兵鲜为人知的军旅生活;与中方谈判人员交谈,聆听他们与英方无数次的唇枪舌剑、斗智斗勇;与反贪人员交谈,探寻香港反腐廉政的真谛;走进笼屋,与笼屋里的居民零距离接触,倾听他们无奈的心声;采访最后一位活着的国民党特赦战犯,倾听这位九十五岁老人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我在中国历史的悲剧中,不知不觉扮演了一个悲剧角色。我三十一岁被捕,在监狱里被关押了二十五年。人生有几个二十五年?我的青春,我的大好岁月,我的前途,就这样白白地葬送了!我衷心希望中国人不要再自相残杀了!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让我蔡省三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啊!”

        写香港,最大的难点并不是采访,而是能否挣脱我心中无形的桎梏,真实地写出我对香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才是对我良知的真正拷问。为此,我内心很纠结,经历了数个不眠之夜,终于挣脱了心灵的羁绊,找到了这部作品的支撑点:就是本着一个作家的良知,真实地书写香港,呼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于是,我放开手脚,大胆地驰骋于历史与现实、香港与内地的广阔时空里,写出我在香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香港的优势在于保留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汲取了西方文明的精华,以顽强的睿智完成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香港文化,香港经济,及香港模式。香港是中华民族的缩影。读香港,就是在读中华民族的百年史。历史是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的昨天与前天,也能照出一个民族的优劣态势。世界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忘记了昨天,就会迷失了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关键时刻,中华民族能否吸取百年耻辱的教训,不要让贪官贪空了中国,不要让自己打败了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而香港也同样面临着2017年普选的重要关口,同样需要香港民众能冷静而客观地看待香港回归,看待中国的今天和明天。

        《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从清王朝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一直写到回归至今的漫长历史,写到香港回归后牵涉的方方面面,梳理了香港回归以来祖国对香港的大力支持及互惠互利、促进发展的成就;从而勾勒出经历沧桑巨变、充满传奇色彩的香港兴衰史。

        我力求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大视角来俯视中国,俯视香港,客观地书写香港的昨天与今天,力求推出一部经得住时间考验、有价值的作品。但因才疏学浅,能力有限,我的认识和价值观或许是偏颇的。但无论对与错,都是来自我内心的真实,都是出自一个作家的良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