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3月26日 星期三

    做内行阅读者

    查舜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3月26日   03 版)

        从表面看,目前的小说创作似乎很繁荣,尤其是数量多得惊人,然而静下心来认真去读,就会发现,情况并不那么乐观。应该承认,其中一些作品也还写得挺不错。但也不能不指出,有相当一些作品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

        不论从素材的选取、人物的塑造、主题的确立,还是细节的处理,氛围的营造,乃至作品的命名,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一般的阅读者,因为缺乏大量的比较,便很难发现其中的软肋,总以为很热闹,很红火。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相当复杂,有社会学方面的问题,有心理学方面的难题等等。很重要的一点是,一些人创作小说的动力也好,激情也好,灵感也好,并不是直接来源于生活本身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而是大都出自别人的作品。

        情况最好的,恐怕要数从别人作品中受到启发,再去调动自己的素材和激情。最不可思议的是,毫不心跳地抄袭、模仿或拼凑着自己的所谓小说。之前,笔者就曾读到过一位大学教授为本校学子的抄袭之作而开脱责任的文章。这就不难看出,类似事情为什么会屡禁不止。

        这些人凭借的蓝本,大多是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小说作品,这也便是不太容易被人发现和追究的重要原因。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当缘于中国的文学原野实在太辽阔,中国的发表和出版体制还有待于规范,还有一点就是中国的读者太善良、太宽容、太容易被人忽悠。

        深入有价值的生活,变成了一味借助书本或报刊;阅历历练、生命体验变成了窃取别人的阅历与体验;文学原野的相当一部分空间,变成了生产垃圾产品与谋取功名利禄的场所。为了给这样一些所谓作品赋予合理合法的名分和地位,又不择手段地制造所谓轰动效益。

        给人的感觉是,如今似乎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写小说,什么样的作品都有可能成为被炒作的对象,有时就连稚嫩的年龄也成了比作品本身更为重要的炒作依据。阅历这个培育和增长人类灵性的重要途径,居然时常被人忽略、耍笑和作践。若是此风不减,用不了多久,没准又要哄抬出婴儿派大作家来。

        难怪有作家就曾幽默地说,自己博览群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少受欺骗。而抵制这类小说的最好办法,是尽快使自己成为内行阅读者,不能轻信那些把某个作者或作品吹得过于肉麻的文字和活动。说到底,是要学会选择和欣赏那些真正的好作品。

        其实,真正的好作品,就像懂行人买名贵东西一样,绝不是买回家才知道是不是好东西,而是只要注目和解读任何一处,都会感受到它们的匠心之所在,才华之横溢,情感之充沛,城府之深厚,个性之奇峻,内涵之芬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