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文理不分科”可行吗?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27日   08 版)

        未来将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中国青年报》,2013年11月16日)

        高考不分文理科的消息出来后,立即引起大家的热议。网上关于文理不分科的讨论也十分激烈,有人坚决反对,认为目前的科目已经够多,文理不分科只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人则表示支持,理由是文理不分科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究竟孰是孰非,现在下结论未免为时过早,但可以明确的是,不管高考制度怎么改革,如果不改变目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改革所起的作用也就十分有限。

        应该说,文理不分科这个设想是很合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平衡发展,跟大学的通识教育差不多,学文科的要懂点理科的东西,学理科的要懂点文科的东西。但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个设想一旦与单纯的应试教育挂钩,就有背离初衷的危险。学生合上书本,走出课堂,依

        旧是两眼一抹黑,不懂的还是不懂,记不住的还是记不住,上课就好像是在听天书,应付完考试就万事大吉了。如此,文理不分科还有什么意义呢?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连基本的兴趣都没有,那么做起事情来肯定是提不起精神,甚至是厌恶。在反对文理不分科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偏科生。这样的学生在中学里很常见,文科成绩很好,理科却一窍不通;或者理科很好,文科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在偏科生看来,文理不分科就是不合理的,一旦这个设想成为现实,他们很容易对未来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甚至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因此,在探索文理不分科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这群人的存在,一味的强硬推行文理不分科,最后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举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当年钱锺书报考清华大学,虽然国文、英文考得不错,但数学只考了15分。要是放在现在,钱锺书这样的成绩还能踏进清华大学的校门吗?这实在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尽管各个名牌大学出台了自主招生措施,但所起的作用毕竟很有限,那些出身贫寒的农村学生可能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韩愈也曾说过:“术业有专攻”。在文理不分科这件事上,我们必须明确的是,究竟是培养全才还是人才?要知道,全才是凤毛麟角,人才数量有限,搞不好明明可以成为人才的最后因为制度的原因变成了废材。

        总而言之,文理不分科要进行综合性考虑,不能盲目推进。单纯依靠制度因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未免有些想当然了。在目前的现实现状下,即便“因材施教”达不到,但也不能扼杀“偏才”存在的空间。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一个充满包容、自由的社会才能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北京市海淀区杨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