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最佳中国儿童文学读本》:童年、人文、经典

    钱淑英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27日   12 版)

        《最佳中国儿童文学读本》系列(含《给世界的请柬》《童年的远方》《大地上的第一朵花》三册),方卫平/选编,明天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20.00元/册

        “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是远离尘嚣的精英艺术,而是能够为所有人欣赏和共享的素朴的经典。”

        《最佳中国儿童文学读本》是继《最佳儿童文学读本》、《最佳少年文学读本》、《最佳幼儿文学读本》之后,明天出版社推出的又一个“最佳”儿童文学系列读本。和之前的“最佳”读本一样,选评者方卫平教授坚持以经典的标准和严苛的眼光来编选作品。不同的是,他将选文目标完全集中于原创儿童文学,希望挖掘和呈现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元素,使儿童读者真切感受来自母语的文学及文化魅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选评者对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特殊关怀。

        实际上,方卫平先生对原创儿童文学的关注由来已久。在2010年、2011年由他选评的《儿童文学名家读本》、《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中,他就以文本编选的方式,表达了重新发现、评价中国儿童文学的愿望和努力。他依照内心的感受和经典的高度建立文学评判的标尺,不迷信名家名篇,敢于选下“名家”、选上“新家”,为读者提供了一份独一无二的中国儿童文学优秀篇目清单。2013年推出的这套《最佳中国儿童文学读本》,可以说是方卫平在广泛阅读、挑选原创儿童文学作品过程中积蓄而成的一个文本精华。

        这是一套好读的书,里面洋溢着的童年气息和游戏精神让人心生欢悦;这也是一套耐读的书,从中裹藏着的人性温度和生命情味令人唏嘘感叹。它的确无愧于“最佳”的美誉,是迄今为止我所读到的最好的原创儿童文学读本。选评者的文学观念和精神立场共同决定了读本的经典气质,使其拥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气象,而他在单元组合、题名设计以及导读文字上的独具匠心,又为读本增添了别样风景。它引领读者在“童年的远方”感受童年的生机,在“给世界的请柬”中分享人性的美好,在“大地上的第一朵花”里体悟生命的奥妙。

        选评者选用多种文体样式,通过儿歌的欢悦、童话的狂放、寓言的智慧以及小说的深邃、散文的悠远,来呈现中国儿童文学的丰富艺术情态。而在多种文体和风格之中,读本又始终贯穿着编者追求“纯粹永恒”的价值理念。在方卫平看来,优秀的儿童文学应该“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生命力的价值和美学”,表现出“对于童年和个体生命的尊重”、“关切人间和万物的情怀”、“展现属于童年的美学和艺术智慧”等精神和审美内涵(参见《方卫平:重新评价中国儿童文学》,载《中华读书报》2010年8月11日第12版)。于是,“童年”和“人文”作为两个精神面向,便构成我们解读《最佳中国儿童文学读本》的关键词。

        “儿童文学不应与童年为敌”,是方卫平近年来提出的很有意义并值得倡导的一个理念。当他以现代童年观考察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时,发现其中包含了许多忽视甚至伤害童年生命权利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取向,认为对此应该加以批判和反思。编选《最佳中国儿童文学读本》,方卫平自然地将童年观作为判定儿童文学思想和艺术水准的重要依据。我们透过读本所看到的童年形态,大都充分彰显着游戏的自由和幻想力的飞翔,即使儿童无可避免地处在弱者的位置,成年人也会帮助他们获得主体意识,以特有的方式实现对权力压制的反抗。与此同时,读本还试图通过一些特殊文本,还原童年的真实面貌,反映美好童年背后的残酷和缺失,揭开隐藏在儿童心灵深处的黑暗一角。读着张玉清的《我们谁会当叛徒》和彭学军的《会跳舞的第六根手指》这样的作品,我们不禁会问,当我们以成人的理想化标准去限定童年的内涵以至于失去童年本应有的丰富样态时,是否也在“与童年为敌”呢? 

        正因为抱着开放性的姿态理解童年和儿童文学,所以方卫平希望在开阔的精神视野中挑选适合儿童阅读的好作品。在《最佳中国儿童文学读本》中,我们看到了刘玉栋的《给马兰姑姑押车》、刘亮程的《老鼠的收成》、王周生的《桥在水上》、李娟的《山羊会有的一生》、《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丢了》等这样一些由当代成人文学作家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有着对童年和生命的独到而精妙的表达,并且充满着平等、谦卑、悲悯、感恩的人文情怀,成为这套书中的亮点。而人文性,正是方卫平选评“最佳”儿童文学读本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取向。他相信,优秀的儿童文学能够赠予读者的,除了引人共鸣的情感价值以外,还应该包括塑造灵魂的精神价值。

        当然,这种人文情怀,是自然地流淌在那些活泼泼的充满生命情态的文字里的,它们以一种可知可感的方式进入读者的内心,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人文素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套读本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悄悄塑造着大众的心灵世界。方卫平曾说:“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是远离尘嚣的精英艺术,而是能够为所有人欣赏和共享的素朴的经典。”编选“最佳”儿童文学读本,正是方卫平从庙堂走向民间撒播精神种子的理想实践,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与责任担当。

        现实生活中的方卫平是一个十分谦逊的人,我想,他一定是在怀着极大的耐心大量阅读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并抱着恭敬之心认真编选之后,才愿意继续用“最佳”来形容“中国儿童文学”,以此表达他对原创儿童文学的“信任、喜爱和期盼”。倘若我们都能怀着这样的耐心和信心,以最佳的心情创作儿童文学,以最佳的眼光挑选中国儿童文学,以最佳的立场评判中国儿童文学,那么,中国儿童文学势必可以在童年所在的远方,走出一条更广阔更优秀的路子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