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去小区附近一家报刊亭想买一本半月谈杂志,摊主告诉我,他这里没有卖。周四下午,我又去该报亭想买份南方周末,摊主又说没有。因为平时喜欢看南周,便一连走了几个报刊亭,摊主都说没有订,只好失望而归。
几年没在报刊亭买报了,突然间发现,如今的报刊亭已悄然间更换了容颜:卖手机卡、手机充值、游戏点卡多了,报纸杂志明显少了,有的也多是印刷粗糙的故事类报纸、青春类杂志,像南方周末、杂文报这样有深度有份量的报纸基本上难找了,以前家家报亭都有的地方党报也不见了踪影,一个报刊亭卖的报纸只有区区几种,真不知道还应不应该叫“报刊亭”了。倒也不是说报刊亭生意很冷清,我看见几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在买两块钱一张的有奖刮刮卡,久久不愿离去。还有的行人停下来,在报亭边上的充电器上给电动车充电。看来,报亭的多种经营生意还不赖。
曾几何时,路过随便一家报刊亭,都能十分方便地买上一份自己喜爱的报纸杂志回家晚饭后慢慢看,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如今买份喜爱的报纸成了难事,没准跑几家都买不到。现在买报的人少了,卖一份报纸赚几毛钱甚至更少,摊主为了生计搞些副业,本无可厚非,可报亭的变味甚至消失是令人痛惜的。尽管很多报纸有了电子版,网上阅读也可以,但有时还是喜欢纸质阅读,何况有时电子版出来比报纸要慢上好几天。不少老人也喜欢读报。
看新闻,有的地方为了城市建设,无情地拆除了报刊亭,实在可惜。报刊亭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伴随着喜欢新闻文字的人走过了风风雨雨。走在路上,看见一个个小屋子,有时会觉得踏实温暖。一座城市,不光需要闪烁的霓虹灯,也需要这些文化星光的点缀。一个小小报亭,其实应该是一个小型图书馆。
有些东西拆除容易保留难,拆掉了就再也难恢复了。在保留和更好运营报刊亭方面,政府当有作为,也是能做好的。报亭摊主很多是下岗工人或家庭困难人员,这个小屋就是他们的生活希望,因为是承包经营自负盈亏,他们会盯紧市场,一些难卖的报纸杂志就不订了,心思全在充值卡和刮刮卡上了,很难考虑读者的文化需求。出租主体可以考虑给他们发固定工资,让他们的经营行为重点放在报纸杂志这项主营业务上,满足读者阅读需求,为一个城市保留一丝文化气息。
浙江省桐乡市 姚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