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寿婷尔要开一门新的选修课,将科幻文学引入教学内容。但她同时也在忐忑中:在她的学生中,了解科幻的人目前寥寥无几,喜欢“修真”、“仙侠”、奇幻、玄幻小说的倒不少。(《中国青年报》9月15日)
一方面是好莱坞科幻大片惊心动魄的场景令人叹为观止,随便一部到中国市场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曾经在中国热销的科幻文学作品却日渐式微,科幻似乎正在远离我们的中小学生。这恐怕不是好现象。
的确,应试教育使得我们的中小学生一天到晚都被埋在作业堆里,孩子们连走神遐想片刻都有点不敢,没有时间自由自在地玩耍,更没有时间放松心情看几页科幻作品,这样的童年实在太沉重。脑袋里塞满了作业,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也就难怪想象力成了“珍稀物种”。
我经常给小学生讲科幻故事,他们新奇之余,往往会很“成熟”地给你一个结论:“瞎编的。”十一二岁的孩子怎么会这样呢?
他们连撒谎都离不开“作业”:
我回家晚了,我就说在学校写作业了。我作业没写完,我就说妈妈让我干活了。我不会背书了,我就说是谁打扰我了……他们说的全都与作业有关。一个小孩子一天到晚都在为作业奋斗,到了学校就得赶紧背书,放学还得再写一阵,回到家里还有一堆家庭作业,星期天也难得轻松,想去欣赏大自然,想到大街上玩一会儿顺便长长见识,想坐下来静静地读一本书,都有点奢侈。整日被圈在相当狭窄的空间里,被拴在作业本上,如此单调乏味的少年生活,哪还有什么想象的机会?古人说“终日所思不如须臾所学”,这被当今的教育发展到了极致,现在就是终日在学没有须臾之思。从小学一年级就是这样,等到他们长大了,再让他们思考他们的大脑却已“生锈”了。“学习”在某些人的逻辑里好像不包括想象和思考。应试教育的课业负担早已把孩子们的大脑压成2D的了,他们的生活失去了想象,也失去了鲜活的立体感。
有关时代最新最进步的那些信息,他们知之甚少。崭新而且富有创造性想象力的,同时也应该是最能启发他们想象的最具活力的前沿知识,离他们有点远。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多中小学生对未来的想象严重缺乏创意,甚至还出现了有点可笑的“想象”,都21世纪了,还有学生“设想”20年后“拿着粉笔给学生一字一句讲课文”、“背着药箱去给病人打针”、“扛着锄头上地干活”等等,完全是把现实搬到了未来。这些孩子对科幻世界陌生得叫人无法相信,他们其实对未来根本就没有想象。也就是说,他们没有看到未来。
时间被挪用,空间被挤占,孩子的思考总是以作业为中心,视野仅限于课本或电视,想象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想象力的重要性无须我饶舌了,我只想说,如果顽固地不肯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和空间,不让孩子自由玩耍,不愿意给孩子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自由想象,甚至经常提醒孩子们“不要胡思乱想”扼杀他们的想象,看上去是孩子没有浪费时间,但失去想象力,他们对未来将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走向未来的脚步就会感到疲惫乏力。
河南省唐河县马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