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9月25日 星期三

    方、崔之争能否带来科普文化启示?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9月25日   08 版)

        据媒体报道,因为转基因食品,央视名嘴崔永元和网络红人

        方舟子掀起了一场“口水战”。(新闻见9月12日《羊城晚报》)

        近日,20多名网友参加了中国农业大学玉米试验基地现场采摘并试吃转基因玉米的活动。这次活动由科普作家兼网络红人方舟子发起,方舟子认为“品尝转基因玉米虽无科学研究价值,但有科普价值,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

        这引发网上热议,崔永元针对方舟子的“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言论提出强烈质疑:“转基因食品,你吃吗?你可以选择吃,我可以选择不吃。你可以说你懂科学,我有理由有权利质疑你懂的科学到底科学不科学。你可以说我白痴,我也可以说你白吃。”

        名人之争,并不少见,但围绕着一个科学的话题,引发争论,却也需要我们关注。关注的不仅是这个争议的起因,更应是这个争议是否有价值,能否给我们带来科学精神的启示,激发人们讨论和探索科学真理的热情,乃至,可以在其中获得一些科学的知识,学习一些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我们知道,转基因食品能否被我们食用已经争论了好多年。总体来看,科学界一般都倾向于支持转基因技术的普及,而公众对于这种新生事物则有一种天然的抵抗心理,因为担心还没有足够多的样本来说明转基因是100%安全的。存在争议是合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在争论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科学家更加谨慎地去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更严格的评估;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公众更好普及转基因知识。实际上这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常态,科学都是在争议中前进的,只不过在转基因上体现得更加明显罢了。

        对转基因食品,科学人士、专业人员应该说有较多的了解,而大众对此既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也无此科学知识,因此,对公众需要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新的理智的解释,教导公众如何学会以“科学之眼”,来对转基因食品有一个科学理性的认识,这应是这场争议的价值,和带来的效果。但是,纵观方、崔之争,双方更多是局限在语言逻辑、有无资格科普的问题上进行对攻,这难免不沦为如媒体评论所说的“口水战”,失去了争议的科学意义。

        在一种事实或命题面前,我

        们都有着判断、批评、审辨和质疑的权利,在分辨是非、廓清真相、掌握客观事实乃至发现真理方面,离不开科学精神、理性精神。所以,在这场争论中,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双方在面对争议甚至令人困惑的问题时,表现出来内在固有的批判力、判断力和辨别力,对科学的热情,传播科学文明的责任,坚持科学信仰的精神。

        应该怎样认识转基因食品?科学真理是掌握在方舟子手中,还是崔永元手中?如何接近事物、问题的真相?这应该在科学的观点交换中、争辩中,获得这样的认知。这告诉我们,除了科学理性之外,我们没有其他的武器和盾牌。以科学、理性为基础的批判和质疑,才是求真的必要途径。除了像对待转基因食品问题之外,我们对待其他一些问题、一些事件,也是必须需要有科学精神、理性精神的。

        河北省石家庄市杜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