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拥军(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
目前,公共图书馆成为馆配市场数量增长的重要力量,各类学校图书馆成为馆配市场结构与质量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2012年上半年与2011年同期相比,公共图书馆码洋同比增长23.46%,2013年上半年较2012年同期增长36.45%。公共图书馆的快速增长与国家公共文化建设速度加快直接相关,而高校图书馆采购量则稳中有降,2013年上半年同比下降5.35%。细分到各层次图书馆,“211工程”院校类图书馆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近13%,其次是独立院校类图书馆。由于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城镇基层图书馆成为馆配市场的新引擎,社区图书室、文化站等基层文化设施需求量不断增长。
由于教材教辅市场的萎缩,馆配市场竞争加剧,以各省新华发行集团为主的馆配商格局不断强化。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采购日益的专业化,馆配商的服务也日益个性化,同时,利益日益摊薄。尽管2013年上半年馆配品种数和馆配册数较2012年上半年相比,均表现为同比下降,但2013年上半年馆配码洋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87%,高码洋图书增长明显,馆配图书平均定价上升。从整体馆配市场的单册平均定价来看,2013年上半年的图书单册平均定价为42.66元/册,相对于2012年同期的39.60元/册有大幅度的提升。其中,公共馆的单册平均定价从33.17元/册增长到37.63元/册,高校馆从41.88元/册增长到45.11元/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馆配图书中的科技类图书的更新率不断提高。2013年上半年,科技类新书码洋比重达到28.60%,而社科类仅为19.26%。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激发了广大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服务人群日益广泛,大众文化类图书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有数据显示,工业技术、文学和经济依然是馆配市场的三大主力,三者合计占到2013年上半年馆藏码洋的46.6%。同时,文学类上升明显,相较于2012年上半年,码洋增幅达到2.45个百分点;工业技术类和经济类则出现明显的规模收缩,分别下降了1.35、1.49个百分点。
数字出版技术的新发展必定带来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数字产品特别是大数据服务成为馆配市场的新宠。中国声音、中国故事日益成为国际话题,馆配市场的海外业务开拓成为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