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9月11日 星期三

    何建明:报告文学创作面临四大难题

    《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研讨会引出评论家深入思考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9月11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中国小说家远远多于报告文学作家,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写报告文学通常情况下远远辛苦于小说家。”在近日举行的薛嫒媛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研讨会上,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提出报告文学创作面临的四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得实地采访,忍受别人不理不睬你的各种尴尬的事情;其二,报告文学的故事和人物是客观设定在那里的,由于其客观性,有时是丰富的,有时是零碎的。它的材料和人物故事,也许是坦露在历史的地面上早已晒枯了,有时可能深埋在地底下根本不被注意。如果不努力发掘采访,可能付出了巨大辛苦也一无所获;其三,报告文学的故事和人物不可能像小说那么完美和现成———必须把那些现实生活中可能早已被历史和时间遗忘的东西重新捡起来,用理性的抹布将其掩盖在事件和人物身上的历史尘埃擦干净,再用自己炽热的情感甚至泪水加汗水,将其高高托起,让其闪耀光芒;其四,辛苦写成一部作品,要接受时间和历史的审查,还要接受读者和市场的审查。”何建明说,这是报告文学的难处,当然,也因此使得报告文学才有了独特的魅力。

        《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讲述了新中国建设初期,几万湖南青年男女响应国家号召移民云南边境,为国家种植宝贵战略物资———橡胶的感人故事。雷达说,这部作品关于橡胶的写作材料多年来不为人知。李柄银表示,薛嫒媛的写作是很用情的,这种担当精神应当被肯定被提倡。何建明认为,作品里的许多故事和人物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上的震撼,这些人物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记忆和发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