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4月03日 星期三

    中国天文学史研究的又一个高峰

    王国强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4月03日   12 版)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共10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一直以来是中国科技史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中国天文学史大系》(以下简称《大系》)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天文学史研究热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大系》是中国天文史研究的又一个高峰。《大系》是一套多卷本的全面论述中国传统天文学历史发展的集大成之作。它创意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写作历时30年,是一项由多系统、多单位参加的大型科研项目的最终成果,也是数十位中国天文学史研究者“多年修就的善果”(陈美东先生语)。

        中国天文史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20年代,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80年代以后进入到研究的繁荣时期,截至2003年,出版专著达150多种(席泽宗,陈美东.20世纪中国学者的天文学史研究[J].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但是综合性的天文学著作并不多,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三四种,包括:1959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198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天文学史整理小组编著的《中国天文学史》;200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陈美东著《中国科学史技术史·天文学卷》。孙小淳研究员曾对上述三本书做过中肯的比较评价,认为三书是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天文史佳作,各具特色,却又是前人基础上的发展,而陈美东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卷》代表着一个时期的中国天文史研究的最高成就(孙小淳.中国天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23),1.)。时今,由薄树人、陈美东两位先生主持的多卷本《中国天文学史大系》的出版,又有哪些创新之处?又是在何种意义上代表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天文史研究的最高成就?本人试着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系》内容广博,源远流长,堪与中国天文学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相匹配。编委会主任薄树人先生在总跋中说:“自1979年起,人们开始思索:是否有可能编著一部与中国天文学的悠久历史和广阔内涵相适应的中国天文学史著作?商议的结果便是《大系》构想的诞生。”由此可见,《大系》的目的就是在深度和广度上超越以往的中国天文学史研究成果。《大系》在一些传统天文学问题上,诸如历法、天文观测、天文仪器、天文学思想等方面不仅汲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从完整性和系统性方面多有超越。如陈美东著的《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天地结构学说浑天说的论述和介绍,较之以前更为从容、详实。按时间先后,从浑天说的缘起,到历代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浑天说的丰富,再到西方地圆说的传入,丰富了作者之前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卷》的内容,加深了人们对浑天说的认识。

        《大系》分门别类,体系完整,为中国天文学史学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系》共有专题10卷,每卷既有分门别类的纵深描述,也有综合概括的整体论述,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可以说是天文学史教育难得的佳作。《大系》这样的专题分类给出了中国天文学史理论研究框架,以及各专题的逻辑体系,甚至可以说,《大系》建构了天文学史学科教育的学术体系。

        《大系》抢救挖掘,疏理探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开拓性的学术成果。正如编著者所言,《大系》各卷主编,均在各自课题上有过长期的研究,不仅在诸如古代天文学思想、历法等重大问题上有过超乎前人的发现,而且还在一些新的学术前沿多有发现。如陈久金著《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一卷采用了全新的研究方法和观念对中国天文学史作了描述,而分成了传统的、佛教影响下的(藏、蒙)、伊斯兰穆斯林体系、欧洲(明清时期传入的)等四个体系,打破了中国天文学史研究的传统框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长期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十月太阳历的发掘。前人没有认识到这个历法体系并非少数民族所独有,而是在中国上古就早已存在了。陈先生的发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陈先生的研究可以说填补了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上的空白,丰富了科技史研究在文化史方面的内容,“对同属华夏文明的发掘和整理,是一项开辟性的工作”(王绶琯语)。

        《大系》天文立卷,文化创意,反映了中国天文学史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系》构想正是基于想把中国文化史上富有特色的这一部分表现得比以往任何著作都更为充分,所以必然探讨天文学与社会文化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探讨了民族文化源,以及其继承性和突变性;《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抓住了推动中国古代天文学向前发展的两大杠杆——“观象授时和观象以见吉凶”,来反映天文学的两大社会功能。《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精选了58位天文学家来反映他们的科研贡献和精神,其中许多人物都是基于新的研究成果而写成,例如对马沙亦黑、马依泽等人的研究都有非常大的进展,厘清了人物的经历、补充了文献记载,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他们在中国天文学史和文化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古代星占学》探讨了星点学同政治、军事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星占与古代其他文化领域的密切联系。《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转轨与近代天文学》一卷反映的不仅仅是中西方两种天文学体系的交锋,而且可以说反映的是中西方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大系》试图通过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的著述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大系》共10卷,每卷40万到80万字,格局齐整,足以副“大系”之称(王绶琯语)。且各卷行文流畅,思想横溢,读来多有启发。另外,各卷学风严谨,用事实说话,观点必有据可考。因此,本人以为,《大系》无论从创意、还是从内容都达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研究的又一个高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