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丁杨)“我这里讲的所谓的共同底线,绝不是中间道路,也不是第三条道路,甚至不是折中,还是一种常识。”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学者秦晖对中国当代“问题”与“主义”再认识的《共同的底线》一书,近日由汉唐阳光策划推出、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谈到这本10年前已经写就编妥但出版之路几经波折的新书,秦晖说,“书里的文章基本是我的旧作,既然是老文章,要保持它历史的原貌,不多修改。”
秦晖在《共同的底线》中通过对“主义”、“文化”与“部门”的分析,结合我们特定的“问题”来论证持守底线的意义,进而阐明共同的底线不是左、右派各自坚持的“公平”与“效率”的折中调和,也不是在“自由太多”与“福利太多”之间寻找“既非自由放任,也非福利国家”的第三条道路,而是争取最低限度的自由权利与社会保障。这涉及主义的底线、文化的底线与部门的底线。“这本书给我们提出了共同底线,实际上也是在引导我们的社会走向。”法学家江平说。法律学者梁治平则认为,《共同的底线》反映出秦晖一向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很大的连续性和重合性,“这些问题虽然在不同方面、不同时间提出来,但是主线很清楚。秦晖通过他的方式,为推进持不同观点的人士建立共识、为找到这种基本共识做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