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3月20日 星期三

    当代的“官箴”之作

    ——《三平斋省思录》序

    陈 来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3月20日   10 版)

        九思先生近年连续出版了《三平斋夜话》、《三平斋夜话二集》、《三平斋夜话三集》,颇得读者欢迎。就体裁来说,三集《夜话》都是格言小品集。此类著作,古代有称为“清言”的,明清以来最流行的清言小品集就是号称“处世奇书”的《菜根谭》。当然这个时代还有很多其他清言集流行,算是明清文化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明清时代的清言小品,多以处世为主题,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处世经验,形式短小,意味深隽,给人印象深刻,易读易记。“清言小品”是就这类作品的文体形式而言,其中有些清言小品是以文学品评为主,而古代知识体系中并不都把清言小品看成文学。就与《夜话》内容相关者而言,如《菜根谭》一类在子部杂学类为杂论杂说之属,《官箴》在史部政书类为职官之属。清言小品在主流传统的经传、史鉴、诗文集外另成一体,更适合明清以来大众文化的兴起流行。在这些小品中,最受社会注意的是那些指点人生智慧、具有思想教育功能的格言小品。九思先生的作品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

        九思先生在三集《夜话》陆续出版后,新近又结集了《三平斋省思录》。《省思录》的内容形式与《夜话》一样,也是格言小品集,追求有识、有悟、有趣的“三有”特色,表达人生的思索、处世的智慧。但《省思录》内容的重点与《夜话》略有不同。《夜话》的内容一般是“警世劝惩”“修养身心”“怡情悦性”“感时怀往”“思哲悟真”,而省思录的内容分为“尚德”“勤能”“诫勉”三大部分。在我看来,《省思录》的内容较少“怡情悦性”“感时怀往”,突出的是警世箴言。而此书的主要内容又与《夜话》三集中的一般意义上的警世箴言不同,其中更多的是警官场之言、箴官德之言。这从集中各则的题名也可以看出,如“为官五行”、“为政心境”、“官场八观”、“当官理事”、“从政官箴”等。三大部分中不仅“尚德”篇是就为官而言,“勤能”篇和“诫勉”篇也都是就做官之事而言。在这个意义上,说本书为一新的“官箴”之作,虽不中亦当不远。作者书中所讲,都是其为官从政数十年的经验之谈,亲切有味,与说教者完全不同。更为突出的是,九思的作品完全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观念及格言形式为基础,结合了个人的现代生命经验,文字表达亦凝炼而精致,显示出了作者不凡的学养。

        明清以来的处世小品之书,在思想上儒释道三教合一,重在给人以人生教育和指点,阐述人生哲理,提炼社会经验。其中的内容既强调道德价值的导向,又重视经验得失的总结,而这两者,即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重视的“实践智慧”。实践智慧通过经验积累才能熟习,取得经验需要较长时间,所以亚里士多德说青年人是没有实践智慧的。不过,目前社会上一般流行的世俗智慧书,多偏于成败得失,缺少道德的引导,容易偏离德性,不能先立其大,在大方向上有欠缺。

        本书的首要特点是“正”。本书三大部分,为首的是“尚德”,这就把儒家文化的“正大”性格突出出来,突出德性的修养,可谓站得高、立得正。书中小品的语言亲切自然,文字整饬讲究,每则都很耐读。而由于我是研究儒家思想文化的,所以我看《夜话》和《省思录》,更重视的不在形式,而在内容。中国人历来重视关于处世经验和官场智慧的总结,但从儒家的立场来看,这种总结最重要的是不能流于功利机谋,必须以立德为先务;也不能只讲人情世故,必须以修身养性为根本。这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本书在这一点上立场鲜明,如强调“官道尚正”、“从政惟正”、“一正之外无它途”,这就从根本上为为官之道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古代官箴强调“清、慎、勤”,从宋代到晚清皆是如此,而本书强调“清、慎、勤、正”,这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在明清格言小品中也有儒学思想家之作,如明代理学思想家吕坤所作的《呻吟语》就是流行甚广的小品,其中提出的“五不争”,影响所及,也包括本书的作者。因此,我觉得本书的主导思想是儒学之德。同时,书中强调做官要“为官贵淡泊”,“荣自辱中来”等也吸收了不少道家的智慧。

        借这个机会,我再说一点跟国学有关的话。就中国文化来说,一贯重视做人的道理,儒释道三家都是如此,都是要落实到人生和做人。而在实际生活中的做人又往往与做事联系在一起,于是怎么做人,如何做事,便成为明代中后期以来社会文化和人生的重要主题。就明清时代而言,士大夫阶层即有较高文化水平的政治、文化精英,主要是通过宋明理学的传习和实践来培养和确立人生的理想。但宋明理学多以理论化、哲学化的话语来表达,不大容易普及化、大众化,其中的价值理想也不太能和实际事务相结合。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的发展,使得面向更广大读者群的文化读物日益增多,清言小品于是也顺势出现并流行。就古代的思想文化的教育而言,其途径除了儒家思想家和学者的著作如《论语》、《孟子》外,还有小学、蒙学类书籍,以及家训家规类训诫。蒙学类适合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学习,家训家规多在家族内部传播而范围有限。明清以来,在蒙学书外,格言小品的劝世书也在劝诫人心方面发挥了相当的功能,其特色是雅俗共赏,作者以深厚的生活和处世经验为基础而发挥其说服力。而我们中国当代学者习惯于关注经典儒学和精英儒学(这些当然重要),较少关注这一类普及化、趋近实际、更贴近生活世界的文化形式。

        实践证明,这一类文化形式值得重视。今天,国学有没有现代价值,这个问题常常引起讨论。九思先生的作品及其受到的欢迎表明,他找到了一种国学文化资源在现代发挥作用的形式,换言之,国学文化在这种形式中显现出了重要的价值。他的作品从一个角度证明了国学确实可以成为当代为官之道和处世之道的重要资源。应该说,九思先生在国学现代化、普及化方面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也为国学的现代价值作了直接的见证。

        《三平斋省思录》,九思著,北京出版社即将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