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北大清华之外世界更广阔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1月28日   08 版)

        将子女教育成什么样才算成才?怎样才能让子女成才?这些问题成为当下中国家长的集体困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10日表示,不能把上北大清华作为教育成功的标志。他认为,教育最成功的标志应该是让孩子真正成为他自己,真正让他有幸福的生活和人生。( 11月11日 中国网)

        朱永新所言道破教育真谛,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争取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找回自我、认识自我、彰显自我,在于为每一个人走向幸福生活提供智慧指引。除此之外,没有比这更大、更闪光的“教育成功”。

        之所以有些人具有浓郁的北大清华情结,是因为它们在全国重点高校中综合条件排名靠前,国家政策投入倾斜、师资力量配备较强,更因为其录取门槛高,北京户籍以外学生没有相当高分难以问津。把上北大清华作为教育成功的标志,实质还是“分数膜拜”。即便我们不否认考试取得高分是一种能力,北大清华两所高校也终究容量有限,不可能接纳所有学生,甚至不能让所有取得高分的学生都能如愿。

        退一步看,甚至不能把上大学作为教育成功的标志。一则中国高校现有学位总和仍然不能满足所有应届毕业生大学深造的需要(假如每一个学生都愿意上大学);二则“上大学的成功”,顶多只是“分数的成功”,往往以牺牲学生休息健康、牺牲心理品质养成教育为代价,高强度解题训练,映照出体质锻炼和心智磨砺的弱化乃至失败。进一步说,把上北大清华作为教育成功的标志,那么即使上其他重点高校都是失败,没有考上大学岂非失败中的失败,那么其他高校以及职业技术学校有无存在必要?社会各个行业中的出类拔萃人才难道都是师从北大清华,北大清华毕业学子注定要在各个领域独领风骚?

        考上名牌大学,将来搞科研、舞文弄墨或者走上公务员岗位,是一种成功;考上普通大学甚至只能上技校,毕业以后进工厂、搞实业,同样是一种成功,关键是适合自己心中喜爱最好。社会分工日益多样化与精细化,一方面需要科学家、思想家、作家等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产业工人、新型农民、厂长经理等实业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才能整体和谐进步。假如大家都能上北大清华、人人都朝高、精、尖方向发展,社会发展进步将成为“空中楼阁”。

        况且,上北大清华只是人生“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著名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郎咸平告诫:千万不要说考上北大清华教育就成功了,“一个人的成功是靠长期积累,你千万不要因为一个大学的闪光点逼迫你的孩子放弃他的人生。”——假如考上北大清华就以成功自傲,躺在安乐椅上睡大觉,必将“泯然众人矣”;相反,未能考上北大清华,只要心中有不熄热情理想,在属于自己的天地尽力发挥聪明才智,终将获得巨大成功。

        深圳市龙岗区  涂启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