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乡村公益图书馆不该被冷落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1月28日   08 版)

        据11月16日《齐鲁晚报》报道,泰安市省庄镇83岁孤寡老人王树贵,1957年退伍后回到老家,靠民政部门发津贴维持生活。但他每年都省出几百元买图书杂志,在家里办起乡村公益图书馆,一直坚持了20年。

        在当前各类公共图书馆运行都显得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农民依靠自身的力量,并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谋取利益,大多是兴趣使然,办起乡村图书馆。不管图书馆藏书够不够多,图书馆能够覆盖多大的范围,单凭他们办图书馆的热情,就值得我们为之鼓掌。

        乡村的封闭落后,造成了乡村对图书和文化信息量的渴求,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急需科学文化知识来填补空闲时间。社会发展到今天,农民朋友不再把自己囿于传统农业,而是把目光瞄准了精准农业。在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靠文化科学的发展和图书事业来催化。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通过阅读的方式获得农业种植养殖知识,能够直接地满足农民对科技文化知识的需要。农民自建乡村图书馆,大多还停留在自发的无序状态,很多图书也都是靠热心人士捐献和农民想尽千方百计收集,这样的图书馆,难免是鱼龙混杂,无法保证农业科技知识的权威性。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除了农家书屋,农村公益图书馆可以算得上是农民读书看报最便利的场所。因此,规范并管理好农民自建的乡村图书馆,意义十分重大。

        这些年来,正是为了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国家一直非常关心如何解决农村文化共享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知识是生产力,而书是知识的源泉。对农民自办图书馆的一腔热情,政府有关部门不能坐视不理,任之自由发展,而是要肩负起扶持、引导的重任。笔者认为,让农村公益图书馆沐浴文化惠民的好政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加大对农村公益图书馆的扶持力度,要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自筹资金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文化室、图书室等,形成农村文化网络,提倡农户设立家庭图书角,鼓励群众“少抽一盒烟,少喝一瓶酒,多买一本书,多学一点科学文化知识”。在行政村建立“农家书屋”中,可以尝试考虑将已经办得比较成熟的乡村图书馆予以收编和改建,使这些乡村图书馆跻身村级农家书屋行列,享受到国家配送图书政策。二是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共建乡村图书馆,采纳机关部门捐赠、社会捐赠、网络募集等方法,千方百计收集他人闲置、库存的各类书籍,进一步增加各村图书阅览室的藏书量,丰富村民的文化知识需求。三是要加大农村文化投入机制,以政府采购的形式,购买适用于农村的图书,直接配送到农民自办的乡村图书馆,将新知识、新文化送到农民手中。 

        相信在多方努力下,农民自办的农村小图书馆也能成为乡村文化的大阵地,为农民开拓眼界、走上致富之路发挥积极的作用。

        湖南省岳阳市  司念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