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大学要装得下于丹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1月28日   08 版)

        《华夏时报》编委、金融部主任贺江兵在微博写道:17日22时多,北大百年大讲堂昆曲演出结束后,主持人请于丹上台跟大家分享感受,还没上台,台下呛声四起,“滚下去”、“快滚,你根本没资格跟台上的先生们站在一起”。于丹很尴尬地说了一句“一切尽在不言中”,站到后面,下面依旧高呼“滚下去”!

        要不是实名资深报人的微薄我都会怀疑消息的真实性,这哪是大学里该发生的事呢。就是卖羊的牲畜交易市场进去一个牵骆驼的人,也不会有人嫌弃骆驼个大,让牵骆驼的“滚出去”吧。

        大学是什么?除了有“学问”,“大”还是在前边的,什么是大?大,就是包容,就像大兴安岭那样的大林子,啥鸟都有才行。只有一只鸟在那莺歌燕舞的那是笼子。如今这北京大学真是有意思,“三骂教授”在北大可以筑巢,没人让他“滚蛋”,一个在电视上露脸过多的学者就不让落在枝头了,这片林子也太“人造化”,有点像鸟笼子了,我养的鸟儿可以进来,不是我的鸟儿,滚出去。

        当然,我知道这不是校方不让外边的鸟儿进林子,而是林子里的鸟儿不愿意接受那些声音高调的鸟儿进来啼鸣。北大这片林子里从来不缺鸟,但这片林子里的鸟儿都守规矩,大家合唱、齐唱都可以,就是不接受一只鸟儿在最高的枝头婉转啼鸣。

        于丹就是这么一只鸟儿,她不遵守林子里的规矩,展翅翱翔,专挑大林子、高枝儿落,落下就独唱、专场,弄得全国人民都知道“她说的比别人唱的还好听”。于是林子里的鸟儿就觉得于丹不是个好鸟,是走红的电视明星、不是做学问的教授。于丹在自己的林子里咋样啼鸣,别人没资格说“滚下去”,可你到了我的这片林子里一展歌喉,岂能让你舒服。

        平心而论,于丹对中国昆曲的研究是有造诣的,她不仅在昆曲的学术方面有自己的建树,更重要的贡献是于丹把一门小众化的戏曲大众化了,她大众化的手段就是挖掘了昆曲的形式美与诗意美。于丹把昆曲的故事、情节、唱词,甚至每一个折子的起承转合,每一个水秀的抖、甩、舞、收都诗性化了。谁若对古代才子佳人之间的凄美情感、苍凉之美体会不深,只看于丹的《游园惊梦》,不看《牡丹亭》、《长生殿》都行。

        一些专家、学者研究中国戏曲历史与文化的专著我也拜读过,可不少著作除了有些史料价值外,都缺少鲜活的生命信息在其中,有“文”,没“化”,“化不开”读者憬悟之前的那个疙瘩,这就是做学问的软肋。于丹的学问是活的学问,是有“化学”效应的学问。于丹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昆曲中那个远离的古典时代,还激活了我们那颗悲悯的情怀,让我们有了从容做梦的心境。她的学问也许不适合当博士生导师,但太适合为青春蓬勃的大学生们上课了。老夫我也在大学里听过课,听过大师、名人的不少课,那些大众聚堆的课堂从来就不是学术研究的领地,只是个讲常识的舞台。讲讲昆曲欣赏,于丹不是没资格,而是她遭遇了“臭虫”。大众之中就冒出这么一个不懂礼貌、不知道礼节的人捣乱,于丹也只能“一切尽在不言中”。

        其实,让于丹“滚蛋”的人,自己可以不听,你自己躲开就完事了嘛,谁给你权力让校方请来的嘉宾“滚下去”?这就像你的家长请一位客人来家里说说养生之道,你不能因为自己也懂点医学就让客人“滚出去”吧。毕竟于丹要讲的话题不是“出卖主权”或让学生“叛国投敌”呀!就算于丹是个学术明星,也没什么接受不了的,中外的明星们也没少在北大的舞台上得瑟,秃子都能念的经,和尚更应该在行吧。

        北大这片林子不仅不能设网,还要让自己林子里的鸟学会与外来的鸟和谐共鸣,可以有自己的唱法和声音,但不能用嗓子拉屎。

        广西北海市   阮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