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一套五本,分别是《浮生半日闲——笔记小品赏读》、《锦书云中来——尺牍小品赏读》、《山水有清音——游记小品赏读》、《书卷似故人——序跋小品赏读》,《一言一世界——杂言小品赏读》。无事闲翻到任一本任一页,随时都可读,读到任何一页,也随时可放下。选本范围从魏晋到清末止,不独晚明小品,尤见选文范围之开阔。更难得的是每一段小品文都有原文、注释、赏读三部分,而且注明作者和来源,可供进一步阅读。
小品文的第一大好处,在于“可乐”。篇幅短小不说,行文轻快灵动,内容情趣盎然,“闲暇自得,清美可口”,观之可解颐,可怡情,可娱耳目,可益心智。序跋小品选本里,袁宏道在《识张幼于惠泉诗后》讲故事,朋友丘坦在无锡当官,要去湖北会老友,特意运了三十坛无锡的好水过去,没想到仆人嫌水重,半道把水倒了,临到湖北麻城才灌了些山泉水。丘坦郑重地约来好友,大家也郑重地团坐,“盛少许,递相议,然后饮之”,闻着水香,纷纷叹道,要不是老丘想着我们,咱一辈子也喝不到这么好的水啊!笔记小品选本里,《归田录》一则说吴越王钱俶的儿子钱思“生长富贵,而性俭吝”,可毕竟是福贵人家,没心眼。家里子弟没钱用了,找他要是要不到的,就把他最心爱的珊瑚笔格藏起来,他在家里悬赏十千钱寻找,过一两天,总有人“找到”了给他,领赏。一年中这么闹腾五七次,他“终不悟也”,每次都“欣然”赐钱。还有《雅谑》里的小故事,贪睡人故意将论语里“宰予昼寝”解释为,即使杀了我也要午睡。有人父亲是文渊阁大学士,儿子又及第,唯独他没出息,挨了父亲阁老的骂,自辩说:“你爹不如我爹,你儿子不如我儿子,我怎么不肖了?”如此等等,读来令人乐不可支,笑不可仰。
不仅可乐,而且“可亲”。小品文里的人和事,很多都透着对人性的通达和宽容,对人没那么高的道德要求,也没有太多过分的道德判断,较之“经典”更放松更自然,也更多悲悯和体谅之情。笔记小品里选了《大唐新语》里的一段,武则天问狄仁杰,有好多人告过你的状,你想知道吗?要是搁在主流“正经书”里,还不是正人君子表现超凡气量胸襟的绝好机会?可是狄仁杰说,我要是不知道谮者,还能跟他做善友,所以“臣请不知”。这种不过高估计自己心胸的行为,较之动不动就拿非人的高标准严要求来吓唬人的桥段,真是可亲可近得多。《悠闲鼓吹》记载唐代相国张某严正声明要判一起很明显却日久未决的悬案,第二天,他桌上便多了一张条子,说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他很生气,第二天,条子说五万贯。他更生气。到第三天,十万贯。他熄火了,说钱到了十万,就能通神。“吾惧及祸,不得不止”,听起来让人丧气,有损正义,却更真实。真要解决“买通司法”的问题,也还是从承认“钱能通神”的现实出发比较好,比一味强调法官要有千金难买的德性靠谱得多。我总觉得古代和现代的主要差异之一就在于对人性的苛严程度。中世纪神学和宋明理学,似乎都是本着良好愿望,对人性提出了非理性的过于理想的要求,尤其当其变成对所有人的普遍要求时,灾难便开始了。所幸还有小品文,记载了人们对人性不那么光鲜的一面所抱的正当态度:善意的调侃、嘲弄,却仍然宽容、接受,准备与之和平共处,并非剑拔弩张、你死我活。
另外,小品文里还偶尔能看到“主流”典籍里断不会有的大胆言论甚至异端思想,大快人心,能言人不敢言,录人不屑录,是为“可敬”。笔记小品选文中有袁枚的《随园诗话》,说有个赵钧台在苏州买妾,“貌佳而足欠裹”。赵钧台听说这女子善写诗,给她命题《弓鞋》,是开玩笑兼嘲讽的意思,小女子当即写道:“三寸弓鞋自古无,观音大士赤双趺。不知裹足从何起,起自人家贱丈夫。”28个字读下来,字字如针,振聋发聩,胜过古今万千关于女性解放的论著。有记录蔡京罢黜了一个忤逆的官员,并评价说“既作官,又要做好人,两者可得兼耶?”虽是“丧心语”,却也是大实话。杂言小品里的一些格言,更是妙语。“人生天地间,要做有益于世底人,纵没这心肠,这本事,也休作有损于世底人”尺牍小品里收录宋懋澄的一封信,“自七岁以至今日,识见日增,人品日减。安知增非减而减非增乎!”透着自省,也透着智慧,读之令人动容。
(《浮生半日闲——笔记小品赏读》、《锦书云中来——尺牍小品赏读》、《山水有清音——游记小品赏读》、《书卷似故人——序跋小品赏读》,《一言一世界——杂言小品赏读》,中州古籍社2012年4月第一版,每本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