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3月28日 星期三

    马宝珠: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评价理论的高度概括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3月28日   15 版)
    马宝珠

        关于历史人物评价,时至今日仍然是史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时有专著与专论发表。《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告诉人们,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史家就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左传》作者评论孔子作《春秋》是为了“辩是非”“惩恶而劝善”。《史记》明确提出评价历史人物是为了“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意思是倡导正义,倡导人们审时度势,建功立业。这在今天看来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关于评价标准。中国史家在史学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评价体系。从《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论述中,我们得以了解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发展脉络:先秦时期重“礼”与“仁”;秦汉时期重“义”“功”;魏晋以来重名节与人伦;两宋时期的评价标准受理学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同时也有反理学的标准,即主张从历史的具体过程进行评价;明代的评价标准强调从历史过程中考察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影响的大小;清代史家相继提出“因时度势”“义理与时势相结合”“实事求是”的评价标准。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为人们梳理、分析了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评价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属性,为后人认识前人及其社会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属性的方法做出了理论概括。(作者为《文摘报》总编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