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军旅作家几乎没有拿出一部具有说服力的反映现实军营生活的长篇小说。书店里军事文学专柜里作品依然琳琅满目,基本上都是没有从军经历的军迷们的作品。除了战争,多数是写特种兵的。他们写得好吗?做为一个忠贞的军事文学爱好者,我对自己的这个说法负责:他们写的,是想象中的军营,和真实的军营毫无关系。让人失望的是,军旅作家同样提供不出令人信服的小说文本。专业作家进入老龄化,创作力衰减,仍有能力写作的又移情影视创作。军事文学的振兴只能寄托在正在成长的70后军旅作家身上。
《西南军事文学》编辑、年轻军旅女作家王甜长篇小说处女作《同袍》最近出版,对任何一个关注、热爱军旅文学的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值得赞美的作品。无论是对军旅小说的整体创作还是对于我们的阅读感受来说,《同袍》都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一说法并非源于简单的阅读激情,而是一个一直在关注军事文学发展的阅读者的冷静判断。
新军事变革给军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第一部能够反映这种变化的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它所反映的当下军营里的官兵关系、思想感情、军队文化、表情肌理都有别于已有军旅小说文本,它的每个细节和情节都是我们在以往的军旅小说中没有见过的,所有的人物都是第一次在军旅小说中出现。可以说,这是一部完全没有传统军旅小说影子的崭新作品。它填补了一个空白:时代需要一部与当下军队变化相匹配的小说。
优秀的小说总会给我们带来出乎意料的观察生活的视角,甚至引导我们用新的思维认识现实,思考生存。王甜小说中的人物是28个刚刚进入军营的地方大学生。这也是十年来军队最大的变化,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吸引高学历的人们加入军队。这部小说就是用他们的眼睛来观察军队。可以说,高度集体化的军营是台巨大的规训机器,它撒下一张无所不在的“集体”罗网,要求所有的军人按照军队希望的模式训练,用一系列严密有效的规定、制度培养,最终使人遗忘自身的存在,消失个性,成为机器上一颗有用的“螺丝钉”,或者一块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个性在军队里只能被“活活整死”。在以往的军旅小说中,它无往而不利,人物只能适应这样的军营,完成所谓的“涅槃”。但在王甜的小说中,它遭遇了从天而降的“三高”(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大学生的挑战。大学生准军官与队长、班长、股长,甚至政委等传统军人之间的攻与守、伐与战、服从与反抗,于无声中你来我往,见招拆招。王甜“用事实说话”,细密扎实的细节支撑起整个小说。毫无疑义,王甜有一双观察生活的毒辣眼睛,同时还有过硬的创作能力。
我们当下的军营已经不是朱苏进们的“炮群”里的军营,也不是胡编乱造夸张离奇的“特种兵”们的军营,而是活生生地发生了质的变化的军营,是王甜《同袍》里的军营。如果你想知道当下真正的军营是什么模样,请去读《同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