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身为一家地方出版传媒集团(安徽出版集团)的“一把手”——党委书记、总裁和一家公众上市公司(时代出版传媒)的董事长,王亚非之所以能在众多的经营高手中脱颖而出,获得“2011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绝非偶然,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做法。其微博就是他的现身说法。王亚非已发3000多条微博的精华已被收集成书,以《一个总裁的微思考》为名由安徽出版集团旗下的黄山书社正式出版、由上海英特颂图书有限公司全国总发行。书中,他以职业经理人、全国人大代表和一个普通人三种不同的身份,频频关注幸福问题,剖析幸福感的实质,发布幸福观的理念。
作为职业经理人,王亚非大力在本企业倡导幸福理念,推行企业幸福文化。他说企业有三大任务,一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二是为员工创造幸福,三是为股东创造回报,而中间“为员工创造幸福”这一头尤其不可偏废。关于什么是好企业的问题,他认为,第一要平稳、扎实,第二要让你的员工能与你共同成长,第三要懂得让钱“转”起来,做到人人为企业作贡献,企业为人人谋福利。所以,在这种理念下,幸福感就是衡量企业成败的标准,而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要花工夫真正做点让员工开心的事,即有期待、有关怀、收入好”。“做企业一要对股东负责,二要对员工负责,以职工的收入减少或都不高为代价所争取的利润是不负责任的。‘十二五’期间,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提高员工收入,让员工更幸福。”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王亚非常常以一个民意代表的身份来观察中国当下社会备受关注的幸福感。他的基本观点就是微博上常说的“GDP不是唯一的”,“GDP不等于幸福感”。他认为,如果GDP像火箭一样往上蹿,但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却像蜗牛一样没有快速增加,收入分配不公的现状不改观,老百姓就会觉得幸福感下降。对于少数地方政府靠高价卖地拉动GDP的“土地财政”做法,他也多次给予批评,说这本质上是一种“政绩自私”。他在微博中引用罗曼·罗兰的话,道出他的公民幸福就是公共幸福的理想。他引述道: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在现代社会,幸福绝不能凭一己之力便珍藏于个体内心的某个角落,好的公共生活必须以民主来保障群体的“公共幸福”。他还举了一个城市同质化发展的例子进一步强化他的理念:“据悉,中国200多个地级市中183个要建国际大都市,另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国际。新时期的大跃进!这现实吗?城市发展如此雷同,走向国际发展什么?还有中国特色吗?有必要吗?不能留点钱为老百姓做点实在事吗?老百姓都要国际化吗?市民知道吗?满意吗?答应吗?市民幸福吗?”引人深思。
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对于幸福生活、幸福工作、幸福做人,王亚非也有着自己独到的感悟。他认为,幸福是有其朴素情感与真实内涵的,它真切切地在每一天上班、每一项工作、每一次交流、每出一本好书、每谈成一个好项目、每诞生一个好创意、每发现一个优秀人才、每看到一句充满哲理的格言、每次和家人朋友一起度假、每天尽量回家吃晚饭、每次发出自己满意的微博、每收到自己从国外发回给自己的明信片之中。
二
王亚非的幸福观是朴素的,正如他说话的平实。他说:“什么是幸福?天天早上想上班,天天晚上想回家,这是最大的幸福。早上想上班,说明工作很好、环境很好、业绩很好,否则你怕去上班;晚上想回家,说明家庭好、收入好、待遇好、生活很安逸。如果两头都得不到,怎么会有又稳又长的幸福呢?让所有员工天天都开心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
王亚非的幸福理念是多维的、立体的,在他看来,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幸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说:“如果问我幸福是什么?我觉得幸福就是:奋斗的艰辛,收获的喜悦;事业的追求,生活的享受。不管是个人、家庭、企业还是社会,都应该有幸福的梦想,去努力,去追寻,去实现这个梦想。”社会的大幸福就是千万个企业和亿万个个人小幸福的叠加和总和。
在集团职工食堂,常常看到王亚非和青年员工一起就餐的情景,在工作之余倾听员工声音已是他的老习惯。有一次他在食堂吃早餐,听到一员工无意间说能在家吃顿热乎乎的早饭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他便将此事发到自己的微博上感慨一番,一下子拉近了一个集团总裁和普通员工的距离。他总是觉得,“要让员工在集团的工作环境当中感觉到有人在想着他们。虽然有很大压力,但有人在关注他们,想让他们干事”。”“我们尽量不让一位员工受委屈,尽量让员工在不同阶段、不同岗位有发挥的平台。有能力的人给机会;能力不强但有上进心的,拉他一把,帮助他成长;不干事但没起到破坏作用的,等待、教育、转岗,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
今年有一本新上榜的新书是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书中讲到幸福其实很简单,它有三个成分:意义、快乐和投入,其中意义代表未来利益,快乐代表当前利益,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就必须要有一个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去追求。对于这种目标的设定,《一个总裁的微思考》的理解是这样一种利他性的追求:“幸福的意义是你自己幸福,也能让别人分享你的幸福。”“干就是享受,干成了就是大享受。每每看到员工们都在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无比快乐,无比幸福。”他还关注美国哈佛大学开设的一门最受学生欢迎的“幸福课”,对于主讲人塔尔宾·夏哈尔说的“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这句话感触颇深,他说:“读哈佛最受欢迎的课有感: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一切当成理所当然,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在生活中,可以把负面情绪当做支出,把正面情绪当做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幸福这一‘至高财富’就盈利了。所以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是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王亚非一点也不回避财富对于幸福的作用,但仅仅拥有财富而缺少精神追求,财富的价值就黯然失色。他评价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的“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这句话,有着自己不尽同的理解:“这话虽有激励,但也不全面。幸福应当也包括金钱,发奖金啊,拿点稿费啊,发点小财啊,投资有点回报啊,不也很幸福吗?当然这些也是成功,干得不好也不会有金钱的享受和幸福!更谈不上成功和创造!”但是,“拥有再多财富,没有精神支柱,财富对其已无多大意义。所以,人要有精神追求,这样才会找到快乐!”
三
2011年5月,安徽出版集团的一次“头脑风暴”会议上,王亚非提到:“什么是幸福感?心情舒畅就是幸福感,被用了干事就是幸福感。要让年轻同志三四年后人人有事可干。(领导)经常到第一线去,员工就有幸福感。”那么,在实际的工作中,他和他所带领的团队是怎样践行这些幸福理念的呢?
安徽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海明2011年5月在总结过去5年集团发展的三大成功经验时,指出第一条就是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卓有成效:“亚非总裁倡导的思想观念的转变策略,解放思想,敢于创新,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及其精神,让大家天天有激情,时时在状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第二条“实施人才至上战略”和第三条“实施创新创业方略”,也是和人的因素紧密相关的。“以人为本”,打造“幸福企业”,是王亚非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也已成为安徽出版集团的一种基本价值观,成为企业“幸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集团内部,“有激情、想干事、在状态、干成事”的理念深入人心,《员工手册》把“人才强企”作为首要战略,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开办MBA高级培训班,对全体中层进行轮番培训,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开设“博导大讲堂”对全体编辑人员进行充电,提高员工福利哪怕是提高一点点午餐的补助标准、改善食堂饭菜质量,也会作为大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提出来,处处体现着浓郁的徽派人文关怀。对内不仅让自己的员工满意,对外凡是外地来的作者或客户,也都是热情接待,尽显安徽人热情豪迈的风格。
在安徽出版集团新近举办的青年员工“我为集团出主意”征文中,安徽少儿出版社的一名新员工,出于对集团幸福感的真切感受,建议将“幸福”作为企业集团的理念之一。她在文章中说:“这是一个十分看重员工幸福感而且也充满了幸福感的集团,其企业理念深刻认识到人才因素和员工幸福感的重要性。”“只有当员工都发自内心地热爱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那么一种幸福感自然也就产生,而工作上的幸福感是很容易转化为可见的产业绩效的。”“集团最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行为就是,这里有比较专业的讲座,为员工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培训的机会,打造‘学习型员工’。正是在这种宝贵的充电过程中,我们才能把自己的生命价值更大化,获取提升生命品质的机会。”
安徽人民出版社一名从省直事业单位调来的青年女编辑说:“生活中的幸福感多来自于家的温暖、朋友间的莫逆,而工作中的幸福感更多来自于自我实现的满足。当一个企业把谋求员工幸福感作为重要议题提出并付诸实践,尽可能为员工成长、成才创造条件的时候,‘幸福在哪里’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
安徽出版集团的幸福氛围,赢得了外界的一致好评。上海高校一名有意到该集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的在读博士研究生来信说:“作为老总,为企业牟利、为社会奉献、为员工增收、为股东分红,应是其人生应有之义。民国著名出版人王云五先生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幸福的确定性与文化和社会的结合密切相关,让自己变得更有文化,并且将其转化成生产力,为他人带来幸福,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作为一名从业20多年的职业出版人,我一年前主动从“一线”城市调往这里,主要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干事环境和对于集团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产业反哺主业”,用发展产业挣来的钱来反哺主业出版,是这里能频频推出像《故宫文物全集》这类大书好书的物质基础,集团专门拿出3000万元作为出版基金,让那些一心想做书的人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让专业做书的人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里不差钱,只需要找好项目大项目。”乍到安徽人民出版社一年,我所带来的十卷本《大三国》和《殷墟文化大典》两项目不仅已获得集团上百万元的资金支持,而且另一个关于“全媒体世界遗产出版工程”的大项目也刚刚被申报争取列入2012年国家新闻出版发展项目库。对于一名职业“做书手”来说,能有钱做出版大项目,这曾是多少出版人梦寐以求的啊!能做好书、能有条件做好书,就是当编辑的最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