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1月11日 星期三

    瑞典学院50年前档案解密

    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大输家:格雷厄姆·格林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1月11日   04 版)
    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瑞典学院解密了50年前的诺贝尔委员会议事纪录,内容显示,英国大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距离桂冠仅有一步之遥。

        在派员研究了上述档案之后,《南瑞典日报》宣称,格林可能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最大输家。

        在当年的候选名单上,格林显然排在首位。评委安德斯·厄斯特林(Anders Osterling)当时评价说,格林是个“完全成熟的作家”,应该同时考虑他最近的作品和他的“整体成就”。厄院士指的是此前一年格林出版的小说《病毒发尽的病例》(1960)。

        但委员们还要考虑文学版图上的老少边穷地区。厄委员是个阅读范围极广的院士,他觉得当时少有人知的南斯拉夫作家伊沃·安德里奇也挺好,且基于波斯尼亚本土历史与文化的原创性更强,因而力荐。

        最终,安德里奇后来居上,“以史诗般的力量,汲取其祖国之历史,挖掘其主题,并刻画人类命运,”而获颁196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排在格林和安德里奇之后的候选者是丹麦女作家、《走出非洲》的作者卡伦·布里克森,她也是1959年的首选。但委员们害怕被外界指为北欧中心主义,而数次将大奖旁授。

        其他入围者还有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美国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一年后获奖)和苏联小说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四年后获奖)。

        过去六年来,《南瑞典日报》记者安德烈亚斯·埃克斯克伦(Andreas Ekstrom)每年1月都能获准进入学院秘室,研读档案。

        埃克斯克伦说,他是个文学“极客”,一进诺贝尔图书馆就兴奋,最喜欢看委员们对那些长期落选者的评价。

        对入围的意大利作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委员们认为其作品“单调乏味”。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则输在“高龄”,86岁是个不得不“遗憾地指出的……原则性障碍”(多丽丝·莱辛却在2007年以87岁的超高龄获奖)。英国作家、《魔戒》的作者JRR·托尔金则因文笔“怎么看都不够一流”而落选——这也就是说,托尔金是个二流作家。

        雪花飘,北风吹,解密的消息一路南飞,传到英国,《电讯报》立刻在1月6日刊文鸣冤,题为《为托尔金辩护》,称,世界人民曾争睹电影《魔戒》三部曲,却无法想象会有几百万人在电影院前排队,只为了去看安德里奇的波斯尼亚三部曲。

        这是个很奇怪的论据。照此说来,《电讯报》早就该呼吁为JK·罗琳颁发诺贝尔奖了。

        根据现有档案来看,1961年是格雷厄姆·格林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一年。在此之后,他继续等待了30年,终未如愿。1991年,格林去世。

        我们仍然不知道他被瑞典学院长期忽略的确切原因,简单推测,似乎有以下几种可能:一,他是公认的“天主教作家”;二,他过于畅销;三,他在自己所谓的“消遣文学”上投入了太多精力。

        不过,格林终归是不肯忘记作家的道义责任的。他曾说过:“作为一个作家,我想起码有两项义务:一是根据他自己的观察来反映真实情况,二是不接受政府的任何特殊优惠。”(转引自何其莘为格林《权力与荣耀》所写的《代旁序》,译林出版社,2001)

        格林从未向当权者索要、甚至乞求所谓的“自由”。他只是在尽作家的本分。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过程须严格保密50年,而最后时刻的投票细节永远不能公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