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快读慢想:我的2011年读书生活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2月21日   14 版)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科学史系主任)

        “2011年我经常在思考两个问题:互联网和“无限发展”。思考这样的问题,必然进展缓慢,所以到现在仍在过程中。我今年的“主动”阅读(那些为了工作需要而读的不算在内),很多都和这两个问题有关。又由于红尘俗务仍然难以摆脱,我的阅读时间——特别是那种真正清静的阅读时间,实际上相当有限,我只能见缝插针忙里偷闲地读我所感兴趣的东西。所谓“快读慢想”,正是我2011年阅读状态的归纳。  

        今年我和刘兵讨论了一组关于“无限发展”问题的书籍,其中最重要的是加拿大人隆纳·莱特的《进步简史》。在我们习惯的语境和观念体系中,“进步”一直是一个天经地义的正确观念,也是我们毫不质疑的追求目标。人类文明从茹毛饮血发展到飞船电脑,我们可以说“进步是真实的”。但是这种进步已经给我们制造了一个神话——我们可以无限进步下去。迄今为止,这个神话不仅尚未破灭,而且已经深入人心。这种进步的动力,就是科学技术的无限发展。而这本《进步简史》直指要害,认为现行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作者将这种越来越快的“进步”或“发展”称为“抢劫未来”。

        “无限发展”问题直接与“全球变暖”有关。年初春节外出度假时,我有点心血来潮地带了一堆与此有关的书和材料,长假中可以读书的时间里,我都在读它们。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条名为“曲棍球杆”(hockey stick)的著名曲线涉嫌学术造假。

        “曲棍球杆”曲线在全球变暖的证据中占有核心地位,也就是戈尔在他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2006)中极力强调的那条曲线。这条曲线是一个名叫曼恩(Michael Mann)的人在1998、1999年两篇他领衔的论文中公布的,描述的是公元1000~1980年间的地球气温变化。前一篇文章发表在著名的《自然》杂志上。文章发表后,受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高度重视,很快广泛传播,被数以千计的报告和出版物引用。资历尚浅的曼恩本人也立马平步青云,被任命为IPCC有关气候报告的执笔人——这个报告有多个版本,曼恩是第三次报告(2001)的主执笔人。

        但是这条“曲棍球杆”曲线不久就被两位加拿大学者揭露,它根本就是错误的。例如,曼恩选择北美西海岸山区的狐尾松(bristlecone pine)年轮来描述历史上的气候温度,然后赋予它在统计学上站不住脚的权重,使得构造出来的地球历史气温曲线符合自己的需要。两位加拿大学者的指控相当严厉,2004年曼恩不得不在《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份“更正错误”的声明,不过他在声明中辩解说,这些错误“没有影响我们以前公布的结果”。但这项指控引起美国国会的关注,“能源与商业委员会”委托当时美国国家科学院应用与理论统计学委员会主席魏格曼教授(E. Wegman)组织专门小组进行调查。2006年魏格曼提交的调查报告结论是:曼恩的研究方法是错误的,他论文中的分析无法支持他的结论。

        当然,主张节能减排无疑是“政治正确”的,保护环境总是应该的。但即使是“政治正确”的主张,也不能靠学术造假来支持。世界上既有“政治正确”的伪科学,也有“政治不正确”的真科学。

        能够成为互联网和“无限发展”这个两问题交会点的,当然是岁末登场的那本唯一获得正式授权的《史蒂夫·乔布斯传》。我发表了“乔布斯给了我们毒苹果”的看法,一贴上博客,立刻引来口水板砖无数。

        我认为乔布斯的所谓“成功”,其实只是提供一些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iPad正是这种东西的典型代表。苹果“创造出一些小工具,我们原先不知道自己需要它们,等推出以后我们却发现自己离不开它们”。现在许多人都将此视为“创新”的理想境界,其实是一种非常幼稚的想法。“原先不需要,用过后却离不开”,有什么东西具有这样的特征?我首先想到的东西是——毒品! 

        “创新”出一些我们原先并不需要的东西,然后引诱我们去用它们,让我们上瘾。引诱的办法,主要是通过媒体宣传、产品体验店等等持续的广告轰炸,造成无数在虚荣消费心理驱使下形成的“果粉”,让使用苹果产品成为一种时髦。“连奥巴马总统的下属也在玩iPad,他们认为iPad是技术时髦的象征”。“果粉”们为了赶上时髦,不惜彻夜排队等候抢购苹果产品,这样疯狂愚蠢的行为还被美化成一种“文化现象”,成为许多“创新”追随者梦寐以求的境界。

        当“iPad及其应用程序商店的出现,开始改变所有媒介,从出版到新闻,再到电视和电影”时,乔布斯就开始向《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时代华纳等等传统媒体的巨头进攻。他先恐吓他们说传统媒体“糟透了”,只有和苹果合作才可自救。接着就进入实质问题:与苹果合作,在苹果这里出售iPad上可以阅读或播放的产品,苹果从中分成。到此乔布斯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因为乔布斯要使这些传统媒体的客户转变为苹果的客户。这正是上述巨头都拒绝乔布斯的原因。如果iPad真的席卷天下,那所有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电影、广播、音乐、游戏……全都可能被苹果“赢家通吃”——因为所有这些内容都可以在iPad上阅读、收听、播放或运行。

        这样的一统天下,真的是许多鼓吹“创新”的人所梦寐以求的。但是,在这样的超级垄断大一统中,所有的文化产品都出自苹果的渠道,文化的多样性还能有保障吗?任何一个理性的社会,都不会听任这样的大一统出现。乔布斯如果继续活着,他要推进这种大一统,也必定遭到各方的抵制。

        我今年阅读生活中的另一个有趣之处,是我为五种新书写了序。

        《席泽宗口述自传》(湖南教育出版社)是我已故导师席泽宗院士的传记,如今写序缅怀先师,弥增感慨。《十世纪前中国纪历文化源流——以简帛为中心》(上海人民出版社)则是我的学生孔庆典的博士论文,看着弟子为学日进,作序时自然又是另一番心境。《与吾同在》(重庆出版社)是王晋康的科幻新著,思想相当深刻。《核电员工最后遗言》(人民文学出版社)是日本人平井宪夫反对核电的遗著,这本书改变了我对核电的看法。最有趣的是王伟《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南方出版社),我最初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书评,不料这书后来畅销起来,从它第三次印刷起,我那篇书评就被当作序印在卷首了——当然是征得了我同意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