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从方言来研究两汉方言是古汉语研究新突破

    高教社推出研究成果《〈方言〉与两汉语言研究丛书》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0月26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陈香)近日,北京语言大学华学诚教授主持,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的学者通力合作的教育部后期资助重大项目结项,成果《〈方言〉与两汉语言研究丛书》为两汉语言研究找到方言这一新的研究突破口,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研讨会上,多位学者畅所欲言,针对目前学术界、教育界时弊提出诸多尖锐的看法,“搞古的不懂今的,搞今的不懂古的是大问题”等成为热议的话题。

        据了解,《〈方言〉与两汉语言研究丛书》一套八本,重视第一手材料,避免只根据单一时点、单一材料进行汉语史定性的习惯做法,以两汉之交的专人作品为基础材料,融历史考察、专题研究与整体研究于一体,探索《方言》与两汉时期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分期属性,为考察两汉时期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北京大学教授孙玉文表示,此前,中国语言研究主要面向古代文献,是有问题的。同时,研究汉语史要更加有时空的观念,而方言就明显具有时空特征,非常值得研究,“可是多少年下来,我们的研究还是滞后了”。他认为,从方言来研究两汉方言,是古汉语研究的新突破。

        研讨会上学者感慨,现在的学术界,搞古的不太懂今的,搞今的不太懂古的,懂语言的不懂文学,搞文学的更不懂语言,懂历史又懂哲学的人太少太少。“王力先生在西南联大教的就是文学理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回忆。当然,“打通是很难的”,这需要广博的阅读和甘做冷板凳的潜心研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王恩保的建议是,北京语言大学现在在古今汉语方面建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如果可以打通古今,在汉语翻译研究领域建设一个阵地,是对学术界很大的贡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