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全国将有211所中学的校长有资格向北大(微博)推荐优秀学生,这些学生若通过北大面试可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北大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线录取的优惠。日前,获得北大2012年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的211所中学及其校长名单在北大招生网上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记者获悉,北大推荐生标准首次明确规定基础学业成绩位居全年级前5%以内,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不得推荐。(《北京晨报》10月13日报道)
把孝敬父母列为中学校长向北大推荐优秀生源的条件之一,在网上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但是从网上调查来看,多数网友对此还是持肯定态度。我个人认为,出于建设一流大学、特色大学的考虑,北大推出了“校长推荐”制度,试图选拔一些有特点的偏才、怪才,把自主招生名额留给重点中学,虽然对于普通中学的优秀生来说,还不够公平。但是面对近千万的考生,如何遴选也确实令人头痛,所以在遴选标准上拿出一些新招,还是应该被理解。
其一,从生源质量的角度看,孝敬也是重要的人文素质。我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就有“如果行政机关公务员不尽孝道,拒不承担赡养等义务,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将受到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处分,情节严重的将被开除”的规定。由此可见,从公务员开始的“孝文化”建设,已在立法、行政层面得以体现。北大将此列为优秀生推荐条件,与这一潮流相符,非常适当。
其二,再从竞争的意义来看,只要评价标准足够科学严密,筛选的门槛当然也是越多、越细越好。在学业上同样优秀的学生,如果多设一些辅助标准,选择的依据无疑会更加充分,容易令人心服口服。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于,孝敬也好,其它辅助标准也罢,既需要可感可知、相对量化的评价标准来支持,而且各占多大的权重也应该明确。既不能仅凭主观印象,使评价成为“糊涂账”;也不能一个“孝”字压倒一名优秀生,一丑遮了百俊。
从中国的现实国情与民众的权利诉求点上看,高招体改的着眼点,首先还是应该放在公平上。“改什么也不能改掉公平”是百姓看待高考改革的底线,也是中国高考无论何时都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目前高校的运行环境比较复杂,高校自身寻求发展、追求特色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当“自主”与“公平”发生冲突时,则应该把二者作为动态变量,在经过一定民主程序后,调节各自的权重,来解决其中的平衡之难。由此来看,“孝敬”成北大的推荐条件,不过是这一努力的小小插曲,更多、更大的矛盾可能还会层出不穷。
北京市丰台区 马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