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有市民爆料称,中国国家博物馆5楼正在举办私人婚礼,租用场地费用是25万元,服务费另算。16日,国家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否认国博提供对外出租场地举办婚礼的服务,称结婚的新郎和新娘都是馆内的职工,非常喜欢博物馆的文化氛围,曾多次向博物馆申请,想在自己工作的地方举办一个婚礼。婚宴现场只是请亲戚朋友聚一下,并无相关婚庆公司参加,也不存在市场操作的费用问题。(新京报10月16日)
要说,国博到底是否有意对外承揽婚宴,调查并非难事。因为庞大的装修工程不是一两天便恢复得了,关键在于监管部门是否履职尽责,一查到底。从爆料到迅速否认,足证国博有知此举不可为。这个不可为并不能因为是内部职工,非常喜欢博物馆的文化氛围便可网开一面,毕竟这年月打着文化旗号,在国博这样国家级殿堂从事商业活动者不乏其人。如果连这样低技术含量借口都不能坚决阻挡,以被商业气息弥漫的国家级殿堂还有什么神圣可言?
实际上,国博只是步了其它国家级殿堂“涉商”的后尘。近年来,故宫修建了私人会所,LV(路易·威登)在国家博物馆办了展览……就此,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赵士林严肃质问,“试问哪个品牌可以在华盛顿的国会大厦竖起广告牌?巴黎的卢浮宫会有老板的私人会所吗?哪位娱乐明星可以在哈佛、牛津的学术大讲堂里推销自己?”(中国青年报10月14日)。
笔者并不赞成人为制造太多只具象征意义的国家级殿堂,也不太赞成对商业活动随意设限,但像那些拥有丰富人文底蕴,代表国家尊严形象的国家级殿堂,理应对商业活动保持足够的“免疫力”。一份调查显示,高达57.0%的人认为商业活动进入国家级殿堂“会使民族文化失去崇高感”。
颇为滑稽的是,近年来,为振兴民族文化,一方面孔子学院雄步走出国门,播种世界,有关方面更是塑造了孔子标准像;另一方面,对国博这样国家级殿堂的文化缺乏应有的尊敬。殊知,文化也并非就是几所学校几座雕龙画凤、金壁辉煌的建筑,而在于一个国家人们的笃信与坚守。如果我们对这些象征国家文化神圣的场所不能保持足够的尊敬,不能给这些殿堂级文化一席清静之地,那么我们便只能接受不被人尊重的平庸。
窃以为,对时下国家级殿堂愈演愈烈的商业化现象,一应明确国家级殿堂范畴,二应制定更为明晰的商业“禁令”,三应着重打造方便和激励公众传承文化的良好氛围。总之,就是给国家级殿堂隔绝商业的机制带上“高压电”,“逼”着国博国家级殿堂从商业化的不务正业,回归于传承文化功能的本位。
武汉市武昌区 陈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