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不缺乏热情的推理读者,无论是实体书店的销售数字,还是网络平台的读者反应,都可以看出,国内的悬疑推理读者是众多的。但是为什么这些读者偏好外国翻译作品,却对国内的作品没有太大兴趣?
悬疑推理来源于英语mystery,这个词泛指神秘事物,在图书出版方面被定义为悬疑小说,推理小说,犯罪小说等惊险小说。在英美日等国,悬疑推理小说为非常主流的作品,市场上有大量作品,也不乏畅销作者:以柯南道尔,阿加莎为代表的传统经典推理;以“本格派”与“变格派”为代表的众多日系推理;以及以丹·布朗为首的悬疑解密类推理。这些作者的作品都在其国内,乃至全球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力。这些经典的推理作品也影响了中国国内本土的推理小说市场。在中国,这些作者的作品几乎每一本都被翻译出版,且拥有极其庞大的读者群。而对本土的推理小说市场,我们每年也有大量的书籍上市,却大部分市场销量平平,鲜有畅销作品。国内悬疑推理小说的现状,也是一件值得我们反思的事情。
首先,我们并不缺乏热情的推理读者,无论是实体书店的销售数字,还是网络平台的读者反应,都可以看出,国内的悬疑推理读者是众多的。但是为什么这些读者偏好外国翻译作品,却对国内的作品没有太大兴趣?
通过对国内推理小说市场的了解,笔者发现,国内该类作品的出版量虽然众多,但是大部分的作品良莠不齐,国内悬疑推理作者常用的描写手法,往往是例如通过增加荒诞的元素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运用忽然转折的情节来弥补推理逻辑的不足;用苍白的解释来弥补硬伤和漏洞。作者实力的欠缺导致大批悬疑推理作品开篇精彩,后续不足,写到最后更容易虎头蛇尾,难以经受市场的考验。国内的悬疑推理读者大部分为成年人,阅读面和知识面都很广,他们已经看过了诸多国外推理小说名著,对故事的要求颇高,很多故事过为平庸,无法让读者满意。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正视,国内作品和国外作品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市场缺乏更多的精彩作品。
但是否国内的悬疑推理作品都为糟粕?这种说法也不尽然,近些年,国内的悬疑推理作品还是有众多的名家,以及一些新星的涌现,一些悬疑推理类的原创畅销作品也在不断出现。现在国内的悬疑推理作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作品较重悬疑,另一类作品更重推理。悬疑小说以蔡骏和南派三叔为佼,前者的代表作《荒村公寓》《蝴蝶公墓》等,后者的代表作《盗墓笔记》《大漠苍狼》等。这类作品往往重悬疑探险而较轻推理,用贯穿始终的悬念吸引读者,故事中结合了知识性、神秘性,稍有些恐怖性。从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到蔡骏的《人间》,国内众多的悬疑作品已经做到了畅销与常销,且被翻译为了多国语言。但是现在很多的悬疑作者走入了一个误区——过分的追求作品的恐怖悬疑刺激,对于结尾的揭秘潦草敷衍,让读者大呼上当。
这类作品市场上众多,就连一些重要作品都有此现象。例如蔡骏的代表作《天机》,以及南派堂的《怒江之战》皆有如此问题。故事的开篇疑云密布,当把所有的奇异神秘现象和伏笔用科学和理性解释的时候,却让众多的读者失望,浪费了一个好的故事开端。当然,总体来说,以上两部作品还是合乎逻辑的作品,文笔和悬念的设置相当精彩,销量也十分不错。
但是市场上大部分的作品却是瑕已掩玉,当小说只有了恐怖刺激,也就只有了虚华的皮囊,恰恰失去了最能够吸引读者的内核,成为了快餐读物。虽然有时候能够凭借作者的出版资历加以宣传骗取读者购买,但是这样的生意基本只能做一次,第二次读者们就会绕道而行。
出版的作品还是需要更多的知识性、逻辑性和真实性,这样才能让悬疑推理小说拥有更多忠实的读者。
和这类悬疑小说不同,市场上亦有一部分作品以纯推理为主。这类作品与其他的文学形式相比较,对作者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作者的文笔好,情节构思精巧,有悬疑之处,特别要有极强的逻辑性。
在中国,推理小说鲜有传统名家。有部分的推理作家的推理故事陷于陈旧套路,过于乡土化描写,以农村、小镇小城等地为背景,用朴实的文笔描写纪实类刑侦故事,很难与现代读者口味接轨,此类作品已经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正是如此现状,推理小说的市场需要培养,读者需要引导,相比于悬疑小说,该种分类更加需要出版商和作者的耐心。无法耐住寂寞的作者就会被市场所遗忘,例如以细腻情感推理见长的鬼马星,就因为作品难以提升而被迫进行转型,进行定位的转变,由推理小说转为言情推理小说,让很多钟爱其推理作品的读者十分遗憾。
但是近些年,推理小说也不乏优秀的作者,其中以徐然、雷米为典型代表。从《婚天暗地》到如今的《活肝》《杀手挽歌》(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徐然每一部书都带给读者惊喜,连续的优秀作品,最快的进步速度,越来越成熟的故事结构,让其获得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徐然也被誉为继蔡骏之后,最具潜力成为悬疑推理类畅销书作者的作家。
笔者认为真正精彩的推理故事一定是开头吸引读者之后,高潮饱满,结尾激动人心,即使读完了最后的篇章,依然留有余味。读者们更希望的是聪明的作者带领他们去进行秘密的探查,挖掘心灵的感动与共鸣,给人以震撼与力量,带给读者最大的阅读快感,而徐然的小说恰恰符合了这些点。其代表作《杀手挽歌》一书,是近年来最为惊艳的推理小说作品。与市场上伪推理,真恐怖的作品相比,这部小说恰恰是以硬推理见长。徐然的作品注重于现实,在这一点上,与东野圭吾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结合作者社会学博士的背景,就会了悟,为何众多作者的短板却成为了徐然的长处与优势。当一部推理作品加入了心理和社会等因素之后,就不仅仅是一本单纯的娱乐小说,这就令《杀手挽歌》成为真正值得读者看第二遍的故事。
除去徐然,雷米的作品也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他的故事更为男性化,理性而毫不忌讳地揭示了种种人性中的黑暗,让人震撼。在国内的推理作品中,很多的故事或是重视道德规范而被束缚了手脚,或是加重了耸人听闻的案情描写而轻视了人性和心理。而雷米却可以把故事,案情等因素很好结合,只是十分可惜,相对于其他作者而言,雷米较为少产,如果有持续的作品跟上,会对其在市场上的销量和地位更为有利。
以上仅仅是从市场和作者以及作品细类上进行分析,中国推理小说现状的形成,究其原因是众多的,除了读者的阅读喜好,作者作品自身的问题以外,市场外围也有众多的不可控因素。媒体把目光大多集中于所谓的名家和老作者,而对于新人作者关注不够;缺乏有利的市场引导,市场上的糟粕太多,需要读者去大浪淘沙;盗版丛生,对实体出版特别是畅销作品有所打击,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悬疑推理市场的健康发展。
但是只要正视问题,进行反思就能进步。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放在中国,数字都是巨大的,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也有更多和世界各国媲美的悬疑推理畅销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