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1月05日 星期三

    他用低调却又坚定的人生给我们积极的影响

    昨日送别史铁生 新版《我与地坛》近日上市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1月05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我从双腿残疾的那天,开始想到写作。孰料这残疾死心塌地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我……”十年前,史铁生在接受读书报专访时曾幽默地表示残疾如影相随。如今,他可以轻轻松松摆脱这疾病的折磨。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走完了他60年的旅程,告别了这个他熟知的世界,告别了所有热爱他的人们。

        在人生舞台谢幕之际,史铁生留下遗嘱,无私地将自己的肝脏和大脑捐给有需要的患者和医疗机构。2011年1月4日,史铁生追思会在798工厂举行。据作家陈村在“小众菜园”透露,上海的追思会1月4日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回忆与史铁生的交往,30多年前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候我还在北大中文系读书,同学吴北玲拿来一个黑壳的笔记本,上面有史铁生手写的小说,《没有太阳的角落》《兄弟》《午餐半小时》。我看了感到非常兴奋和震惊,对于这么精妙和深刻的作品,不光我,同学们都感到非常欣喜。后来《没有太阳的角落》发表在五四文学社的刊物《未名湖》上,我由此和史铁生相识,结下长久的友谊。”陈建功说,那时史铁生还住在雍和宫附近的平房里,生活清苦。

        史铁生早期的作品基本都是写实主义,且带有象征意味,后来他的散文如《我的地坛》等引起广泛注意,后期《我的丁一之旅》等作品,走向对生活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哲思色彩更加浓郁。陈建功说:“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作品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但他对获奖并不在意,他更在意心灵的写作。对某些世界性的大奖,他也表示过:把作品拿来让几个老头决定它的价值——如果作家追求这个,能写出什么真正的心灵之作。”史铁生的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曾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最终没能获奖。评奖前后,史铁生从未向当时作为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副主任的陈建功询问过评奖的事情。

        “史铁生说过,他是一个用自己的笔求索生活的作家。他说,本来是要用脚走出自己的路,脚残废了,就用笔开拓自己的路。这条路固然属于史铁生自己,但对于中国人,对于中国文化,对每一个人的生活思考却具有烛照意义。”陈建功说:“和他用文字的寻找同样令我们感动的是,史铁生用低调的却又坚定的人生给我们积极的影响。他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他希望大家都高兴地活着。1月2日清晨,我们二三十个朋友去八宝山为铁生送行。把花瓣撒在他的身上,十几分钟完成了送别仪式。”

        据人民文学出版编辑杨柳透露,新版《我与地坛》近日即将上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