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1月05日 星期三

    内涵裂变,由区域经营转向全国大市场,踏出地方出版强社之路

    接力出版社走过20年 探索“第三次创业”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1月05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陈香)地处广西的接力出版社,通过内涵裂变,引进领军人物,依托中心城市,创新体制机制,由弱变强,到目前为止,成为畅销书品种最多、单品种码洋贡献率和利润贡献率最高的专业少儿出版社。2010年12月29日,接力出版社20周年社庆招待会在京举行,接力出版社社长黄俭、总编辑白冰表示,站在20年发展的基础上,接力出版社将再锐意出发,探索“第三次创业”,拓展少儿文化产业链,逐步成为中国青少年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力内容集成商。

        1990年,接力出版社成立。接力出版社得名于1987年出版的曾获中国图书奖的《接力书信集》。“接力”二字,饱含深意:出版是一种文化接力,图书出版作为一种文化媒介和载体,担负着文化传播的重任,需要一代又一代出版人的共同努力。

        1990~2000年,首任社长、总编辑李元君在新生的接力出版社建立编辑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贴近市场开发选题。接力人一方面通过教材教辅产品的研发和拓展,积累了持续发展的良好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作为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5155动画工程中南基地动画出版牵头单位”,通过神脑聪仔动画项目的综合开发,动画和图书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获得了包括“五个一工程”奖、第三届国家图书奖等多种奖项,接力出版社跻身“全国优秀出版社”行列,奠定了接力出版社在业界的地位。

        其时,国家对教材的出版管理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版管理部门强调要调整出版产业和产品结构。此时,接力社教材教辅出版虽然效益良好,社领导班子却居安思危,决定突破自身限制,进军北京,拓展全国一般图书市场。以北京这个全国文化高地为依托,向一般图书要效益。

        2001年,接力出版社进军北京。在李元君的努力之下,作家出版社原副社长白冰调任接力出版社担任总编辑,并担任第二出版中心总监,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黄俭担任第二出版中心副总监,原博库网站总编辑黄集伟担任副总监。在北京中心的新平台上,接力社开创性地提出了三级两次的选题论证机制、项目主管制、选题竞标制、生产流程制和全新的奖励制约机制,对北京中心的快速启动、快速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当年的书业,可谓创新之举。”白冰回忆。

        白冰率先将畅销书理念移植到少儿图书领域,北京中心探索出了一系列少儿畅销书的市场运作模式。其中,少儿文学原创“第一畅销书”“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发行2000余万册;“鸡皮疙瘩系列丛书”发行近600余万册,销售码洋1.49亿,“暮光之城”系列发行了300余万册,销售码洋突破了1个亿;“蓝精灵”、“巴巴爸爸”、“鼹鼠的故事”等多个品牌书落户接力社,接力出版社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少儿出版社之一。

        2006年,黄俭出任接力出版社社长,一批年轻的骨干相继进入了核心管理团队,保持了接力出版社稳步发展的态势。到2010年,全社发货总码洋突破3.5亿元,其中,一般图书年销售码洋达2.265亿。资产总额由1990年的297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2.95亿元,增长了93倍。

        尽管如此,接力人并不固步自封,“我们的体量、规模还很小,盈利模式还比较单一,企业组织结构还不尽合理”。白冰表示,站在20年发展的基础上,接力社将探索青少年读物数字化出版,以适应“一种内容,多种呈现,复合出版”的业态变化;探索品牌孵化、品牌授权经营方式,打造产业链,拓展新的盈利空间,并担负起内容提供商和阅读服务商的双重角色;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探索少年儿童图书的绿色出版;在抓好产品经营、品牌运作的同时,尝试资本运营,建立接力出版社新的发展平台。

        据了解,接力出版社已经把南宁和北京两地现有的20余个部门,调整为低幼读物出版事业部、少儿读物出版事业部、青春读物出版事业部、教育读物出版事业部、阅读服务事业部和品牌授权经营公司,接力社的“第三次创业”将拉开大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