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念琪
天气渐渐热了。到了夏天,人的胃口要比其他季节差些。有的食量锐减,有的吃饭不香、吃菜无味。上海人把入夏后的服食不适,叫“注夏”,也有写作“疰夏”。江浙沪一带,皆有此说。医治注夏的方法,恐怕是人世间最快乐和幸福的治疗了。既不要上医院,也不用吃药打针开刀,而是采取食疗,主打是吃麦蚕。麦蚕不是麦子里肉滚滚、如蚕的小虫,它是把今年的新麦磨成粉,再加糖,搓成一条条寸长似蚕模样。以虫攻虫,用麦蚕来治注夏这条蛀虫。
除了吃麦蚕与注夏搭界,想把注夏吃回去,此外还有偏方,如:“饮七家茶,免疰夏”(钱思元《吴门补乘》)。这道茶,“取隔岁撑门炭烹茶以饮,茶叶则索自邻居,谓之‘七家茶’”。制这茶,向邻居讨茶叶不难,但找“撑门炭”来烧茶就稍许吃力。“撑门炭”是除夕祈福吉祥时,将连根青葱和瘦长木炭用红纸封束、倚门枢间之炭。
其实,对付注夏要两条腿走路,在吃的同时,还要劳其筋骨。初夏尚未大热,仍有寒意;但“男女各试葛衣,云解蛀夏之疾。”到了夏至,“以束粽之草,系手足而祝之,名曰‘健粽’,以解注夏之疾。”(王鏊《姑苏志》)强身健体,到是对付注夏的好办法。
我也有不注夏的日子。那就是上山下乡在农场,生存战胜了注夏。天再热也得吃,不吃就没有力气干活。最多时,一顿吃八两。“双抢”时,大块红烧肉照吃不误。人一旦到了特定的环境,不变就不能生存。在夏日里,除了保持适当的运动,还要怀有健康的心态。
说到这里,不知你是否还记得立夏的一个民俗——称人,也就是称体重。为什么立春不称,偏要在立夏称?那就是为了秋后算账。到了立秋再称体重,“以验夏中之肥瘠”,“评量燕瘦与环肥”。实际上,它就是对你是否战胜注夏的一个体检报告。
(《解放日报》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