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河北、广东等全国多地民政部门列出不规范地名清单,多个建筑物、居民小区等被认定取名不规范,理由包括“怪异难懂”“刻意夸大”“封建色彩”“崇洋媚外”等。
围绕地名的意义与改地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指出,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生活在那个地方的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地名不只有空间的意义,还有历史的意义。比如,一些地名背后是近代殖民的历史。有很多地名是因为当年帝国主义侵入中国而改变的,比如东北的一些地名,在俄国入侵之后被换成俄国地名,香港被英国占据后,很多英国地名就被搬到了香港。
有的地名也反映一个阶段的主流价值观念。比如冯玉祥当年在河南的时候,就设立了博爱县、民权县。你去台北,经常能看到忠孝路、信义路、仁爱路这样的地名,把和平、幸福、解放、复兴、建设这样的词用在地名里的情况就更多了。
葛剑雄认为,乱改地名有割裂历史记忆的危险,因为这些地名也反映出一定的历史过程。
至于有人觉得改掉那些洋地名可以彰显文化自信。葛剑雄说,有一些地名只是为了洋而洋,也没有什么历史渊源,不是为了纪念某个外国历史人物,只是觉得这样更有格调,这是要严格控制的。适当使用外国地名是可以的。比如,已经成为当地历史的外国地名应该保留。
跟地名“洋化”相对应的是,有的地方提倡改回古地名或者复古,对于这样的做法,葛剑雄认为,地名本身既是一个文化符号,也是实用的工具。有些地名已经改掉很久了,本身意义又不是特别大,没必要刻意复古。
(《南方周末》6.27 沈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