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年事已高,年近七旬的她仍住在乡下的老宅子里过活。
近几年,我利用业余时间在市内的黄金地段开了一家干果店,忙碌之余,回乡看望母亲的次数便极其有限。去年年底,为了方便回老家,我筹钱买了一辆客货两用的微型面包车,并尽量做到半月回老家一次,顺便给母亲捎去一些吃用方面的东西。
姐姐是名下岗工人,与我同城而居,我们总会选在周六的晚上一同回乡下。而第二天清晨,为了赶买卖,我和老公等人便趁着鸡啼未尽驱车返城。
每到这时候,身体瘦弱的姐姐总是不与我们同归,她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在家里多停留半日,然后等着乘坐午后一点直达市区的末趟客车返回。
事实上,姐姐身上的毛病不少,高血压、失眠病常年折磨着她。她还患有严重的晕车症,因而每次我都心疼地劝她随我一同返城,路上也好有个照应,而等到我的车子离开院落的一刹那,我总会看到她们母女二人牵手回屋的欢愉样子。
在这短短的半日时光里,滞留在家的姐姐通常会做些什么呢?帮母亲收拾橱柜碗筷?或是帮母亲洗衣擦地?可这些事情,勤劳的母亲向来是不用我们来帮忙的。
又是一个周六的傍晚,我照例驱车赶回乡下。第二天一早,适逢天下大雨,我的干果店不能出摊,只好与姐姐在母亲家共同逗留半日。姐姐和母亲二人始终窝在炕头的一侧嘀咕个没完,整整小半天的时间,她们却连屁股都没挪动一下,说到高兴处,两人便将头靠在一处笑个不停。
返城的路上,姐姐毫无保留地说出了心里的秘密:母亲年岁大了,对吃吃喝喝的事儿已然不感兴趣,每次回来,她都攒了一肚子的话儿专等着说给众人听。因而无论有多忙,她都要晚走半日,并以出借耳朵的方式让母亲把乡下人的家长里短叨咕个遍,而后再将自己知道的乐子事一一说与母亲听……
我忽然悟懂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孝心并无大小之分,像姐姐那样,每次能在家里陪母亲多聊聊天,也是行孝的一种绝好方式。
(《羊城晚报》2.10 李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