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1月26日 星期六

    近视的根源

    《 文摘报 》( 2019年01月26日   04 版)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靠打猎为生,自给自足,其原始部落内是无人近视的。但一些与外族通婚而进入文明社会的族人,第二代即有近视发生。这说明,人类要接受文明,就要接受近视。

        近视并不是人类的某种退化,反而是应对大量近距离工作的一种“进化”。但在这个“进化”过程中,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据推算,2020年全球近视人数将达到30亿,2050年可达50亿,其中高度近视(眼底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几率陡增的类型)的比例会超过10%,造成的社会和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在一项关于悉尼和新加坡华人儿童(基因背景相似)的近视发生率对比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悉尼6岁华人儿童的近视发生率为3.23%,新加坡6岁华人儿童的近视发生率则为29.14%,几乎是十倍之差。而这两个人群的最显著差别是,前者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多达13.75小时,后者仅为3.05小时。

        户外环境中究竟有什么因素如此“治愈”?诱导眼球生长的一种重要神经递质叫做多巴胺,而眼内多巴胺浓度和光照强度直接相关,多巴胺浓度越高越不容易近视,这是其一。

        其二,在室内近距离工作时,大部分物体都离得很近,这些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一种不利于近视控制的有害性离焦,导致眼球过度增长。相反,户外大部分物体都离得很远,即使不去看它(比如天空或远处的海平面),它也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保护性离焦,让眼球更自然地发育而非过度生长。

        (《文汇报》1.22瞿小妹 陈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