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1月26日 星期六

    养鸟需防“鹦鹉热”

    《 文摘报 》( 2019年01月26日   04 版)

        报道称,长沙一男子买了一对鹦鹉在家养,几天后鹦鹉死了,而该男子也离奇生病,严重到住进ICU,抢救了20多天才脱离生命危险。据医生诊断,患者患的是“鹦鹉热”。

        “鹦鹉热”是一种被称为“衣原体”的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主要在鸟类中流行,也可以感染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接触带有病原体或生病的鹦鹉、其他鸟类或家禽,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羽毛和宰杀病禽均可能被感染。这种病还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鹦鹉热”的临床表现既像伤寒又像肺炎。潜伏期一般为5~15天,最长可达4周。患者起病缓慢,以发热、头痛伴明显肌痛(背颈部尤甚),体温逐渐升高,3~4天后达40℃以上,伴相对缓脉,犹如伤寒。一周左右出现咳嗽,干咳或咳少量粘痰或血性痰,呼吸困难等肺炎的表现。少数患者还可发生肝脏、心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肝功能异常、黄疸、心肌炎,甚至出现嗜睡、谵妄、木僵、抽搐等精神症状。

        “鹦鹉热”的病死率约1%至2%。许多抗菌药物都对“鹦鹉热”有效,如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和新氟喹诺酮等。合理用药的话,一般两天后体温即可下降。但肺部病灶吸收较慢,平均痊愈需6周,长者可达20周。另外,“鹦鹉热”治疗后的复发率高达21%,因此抗菌药物的疗程应不少于10天,以减少复发。

        “鹦鹉热”的预防与禽流感相似,就是避免接触患病的鸟类,尤其是野生鸟类。

        (《北京日报》1.23 蔡晧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