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价值系统的区别与融通
郭沂在2018年第3期《南国学术》上说,“真”“善”“美”作为三大基本价值范畴,并不能涵盖人生的一切。人的存在分为生物存在、社会存在、精神存在、信仰存在四个自下而上的层面,故价值相应地包含物质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信仰价值四种类型和四个层面,四者之间是一种递为体用、递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其中,信仰价值可以用“安”字来表达。对“安”的追求,是各种人生学说所追求的共同目标。精神文化含括道术、道德、艺术三个方面,但西方文化中的“道术”主要表现为科学。因此,所谓真、善、美,仅仅反映了西方的精神价值,即科学真、道德善、艺术美;而中华精神价值则是中、和、乐,即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目前为世人所接受的“民主”“自由”“平等”,也只是西方的社会价值;而作为道、儒、释三教核心价值的“自然”“仁义”“慈悲”,才是中华社会价值。
明清实录对“南海”与“南洋”的记载与认知
谢贵安在2018年第6期《南都学坛》上说,作为官方史书的明、清两代《实录》,对“南海”和“南洋”概念作了记载,对南海祭祀作了载录,反映了明、清官方对南中国海及其周围地区的认知水平。《明实录》主要使用的是“南海”概念,几乎未用“南洋”一词;而《清实录》虽然使用了“南海”一词,但更多使用的是“南洋”概念,而范围较前者更为宽广。明清实录对南海或南洋的记载属于遇事则记的动态模式,而未对南海的面积、四至、管辖作静态的描述和知识性的总结;实录作为中央政府在京所修的国史,对南海或南洋这样的边疆地区记载较略,不及当地渔民留下的《更路簿》更为清晰详尽。然而,实录对东沙、西沙等南海诸岛交涉和经营的记载,则反映了国史对国土主权宣示的庄严和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