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追忆香港回归故事

    《 文摘报 》( 2018年11月27日   05 版)
    钟士元 (郭红松 绘)

        11月14日,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香港政治家钟士元去世,享年101岁。他生前被尊称为“大Sir”,在香港回归前共担任了13年立法局议员及16年行政局议员。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钟士元成为特区第一届行政会议召集人,同年获颁大紫荆勋章。

        早在1984年6月,钟士元和另两位同事首次访问北京,见到了邓小平。

        “会面时,邓小平先生首先发言,欢迎我们以个人身份到京,愿意听取意见,但态度显得相当强硬。他说,‘中英的谈判你们是清楚的,这个问题我们会和英国解决,而且这些解决不会受到任何干扰,过去所谓三脚凳,没有三脚,只有两脚。’”钟士元说,“至于我们的发言,首先表明支持中国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并实行‘港人治港’,50年不变。接着讲述了香港人当时面对九七回归的3个主要担心:担心将来的港人治港,有名无实;担心九七后,内地处理香港事务的中低级干部,将来在执行上不能落实中央政策,处处干扰;第三,担心将来的领导人改变现行国策,否定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策,使50年不变的承诺落空”。

        “邓小平听了,作出回应。他说,‘所谓香港人没有信心,这不是香港人的真正意见。目前中英谈判的内容还没有公布,很多香港人对中央政府的政策不了解,他们一旦真正了解了,是会完全有信心的。’”

        钟士元坦承,以目前来看,香港经受住亚洲金融风暴、禽流感、SARS等考验,“一国两制”方针落实得相当好;当年的忧虑是不必要的,向邓公反映的三个担心都没有发生。“那时候,改革开放刚起步,内地与香港比还很落后,加之前途不明朗,港人存有疑虑。谁能估到,其后的20多年,中国经济保持这么快的持续增长呢!”

        1997年6月30日夜,举世瞩目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举行。钟士元也参加了,“那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多贵宾出席的一次盛典,我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被安排在主席台中方一方的最高一排座位上。”

        “英方的降旗仪式只有短短的20多秒。聆听雄壮的中国国歌奏响,目睹中国国旗和香港区旗升起,那一刻我百感交集,过去一幕幕记忆纷至沓来:3年艰苦的香港前途谈判、12年的漫长过渡期……喜与悲,都仿佛一瞬间的事情。”

        钟士元生前曾说起,两个“故事”令他记忆深刻。其一,6月30日傍晚,由港英政府筹备的第二幕告别仪式,在添马舰东面的露天操场举行,大雨下个不停,多数临时架设的看台没有上盖,宾客表现得相当狼狈。怡和洋行的“大班”亨利·凯瑟克就因雨天地滑,一时不慎,摔了一跤,折断脚骨,受伤的脚有数月都要扎着绷带。

        另一个是关于他自己。“我这一辈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很少会说普通话。在录音带和同僚的帮助下,我用普通话苦练宣誓词。7月1日凌晨终于过关。那一年,我80岁。当我引领行政会议成员上台,以不灵光的普通话向董建华宣誓时,引来全场大笑,董特首等人甚至‘笑到流泪’。可惜的是,香港回归这么多年了,我的普通话没有进步,能听但讲不好。”

        (《北京晚报》11.17 董会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